食蜥王龙
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
食蜥王龙是发现于北美洲晚侏罗世莫里逊组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与著名的异特龙同属于异特龙超科。该属下目前只有一种,巨型食蜥王龙。依据目前有限的化石资料来看,食蜥王龙是该组报道的体型最大的捕食者,体型大于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异特龙和蛮龙。由于食蜥王龙的化石记录非常少,古生物学家对于这种巨型猎手知之甚少。目前对于食蜥王龙的体型估计认为它的长度可能接近霸王龙和其它大型鲨齿龙类,但由于体态较修长,因此体重要轻一些。
命名由来
“Sauros”意为蜥蜴,“phagein”是“以…为食”,“anax”的意思是统治者。因此食蜥王龙的属名意为“以蜥蜴为食的王者”。种名则是强调它巨大的体型。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关于食蜥王龙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斯托瓦尔在俄克拉荷马州锡马龙县发现了一具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它将其命名为“Saurophagus maximus”。由于在命名时缺乏对标本详细的形态学描述,这一命名被认为是裸名(nomen nudum, 生物命名中的无效命名)。之后的研究发现,属名“Saurophagus”已经被用于一种鸟类的命名,因此即使经过正式描述,原有的属名也是无效的。在1995年,古生物学家丹尼尔.舒尔建立了一个新属,即“Saurophaganax”,并选择OMNH 01123,即一节神经棘作为食蜥王龙的正型标本。食蜥王龙的材料可能来自于4个个体。
正型标本:OMNH 01123一节背椎神经棘。
食蜥王龙的头骨材料仅包括一件右侧眶后骨,两件不完整的顶骨,以及三颗牙冠。方骨具有一方骨孔。寰椎很大,缺乏与前寰椎的关节面。颈椎为后凹形。前部颈椎具有中等发育的上突。椎体两侧具有大的孔与内部的气腔化构造相连通。中段颈椎具有发育气腔化构造的椎弓横突。中部的背椎具有沙漏型的椎体。椎体与神经棘相连接的地方具有一个深的椭圆形凹陷。背椎椎体也为后凹形。唯一完整保存的背椎神经棘可能来自于一个中段的背椎神经棘。这枚神经棘与其它兽脚类的神经棘有很大的差别。在它的基部延伸出了一对类似于前后关节突的小骨片。尾椎的椎体呈前凹形。前部的脉弧具有前突。肱骨粗壮,与异特龙的很相似。前肢也具有三个指,但是第一指没有比其它手指强壮太多。肠骨具有窄的尾骨短肌附着脊。耻骨具有开放的闭孔,以及膨大的远端。坐骨的闭孔突位于靠近近端的位置。股骨的小转子比较靠近近端。
归入标本:OMNH 01135寰椎。
归入标本:OMNH 01444前部颈椎。
归入标本:OMNH 01190背椎椎体。
归入标本:OMNH 01685中段尾椎。
归入标本:OMNH 01338左侧肠骨。
归入标本:OMNH 01737右侧坐骨的近端。
归入标本:OMNH 01425右侧耻骨的远端。
归入标本:OMNH 01707左侧耻骨的近端。
归入标本:OMNH 01708右侧股骨。
归入标本:OMNH 01370右侧胫骨。
归入标本:OMNH 01935左侧肱骨。
其余归入标本:舒尔1995年的描述文献中所描述的一些材料没有提及标本号,包括一些头骨骨块,细节见舒尔1995年和2000年的文献。
体型估计
食蜥王龙的体长估计在10.5米到13米之间,体重估计在2.5吨至4.7吨之间。由于食蜥王龙的标本非常稀少,上述估计也只是一个参考。
古生态学
发现食蜥王龙的莫里逊组也发现了众多恐龙的化石。与它同时期的兽脚类恐龙还有角鼻龙,异特龙,蛮龙,史托龙和嗜鸟龙。植食性恐龙包括属于蜥脚类的圆顶龙,腕龙,梁龙,迷惑龙,重龙,还有属于鸟臀类的剑龙,橡树龙,侏儒龙和弯龙。食蜥王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捕食者,可能会以大型的蜥脚类恐龙为食,但同时也会面临多方的竞争压力。史托龙和和嗜鸟龙都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角鼻龙是中等体型的掠食者。异特龙和蛮龙与食蜥王龙类似,高居食物链的上游。一些异特龙的标本表面具有大型的齿痕,这些齿痕很可能来自一种比异特龙和蛮龙都巨大的动物,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食蜥王龙,暗示着这两种顶级捕食者可能会发生冲突。
系统发育位置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食蜥王龙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异特龙类,与异特龙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影视作品
食蜥王龙登场于BBC的纪录片《恐龙星球》中,在片中,食蜥王龙对一只异特龙大打出手,撕咬对手的头部,并抢走了对方的猎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8:37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