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腐性是指以动物尸体为食料的一种食性。有蝇类的幼虫、马粪金龟子、埋葬虫,大型的食腐动物主要有秃鹫、鬣狗、高山兀鹫等。
简介
食腐性是动物的一种食性方式,食腐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名称,指的是以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食的动物,包括千足虫、
蛞蝓、
蜗牛、粪金龟子、白蚁、弹尾、螨、线蚓和很多微生物,以及蟹、蚌、螺等都是食腐动物。大型的食腐动物主要有秃鹫、鬣狗,还有一些(如乌鸦等)偶尔吃腐肉。非纯粹的腐生动物,有时根据食物条件,也有食活
生物的。
消化机制
腐肉之所以有害,是因为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败变质,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其中最重要有害物质是细菌产生的毒素。腐肉中对人和动物危害最大的是
肉毒杆菌,它们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肉毒素是人类已知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大型食腐动物具有较强的胃酸,这是它们可以抵御腐肉中微生物的原因之一。
食腐性动物的胃酸强度普遍高于人类,对微生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人类的胃酸pH值大约在2.0左右,这个酸性已经很强了,但是
白背兀鹫的胃酸pH值达到了1.0。这就足以杀死细菌和病毒,秃鹫对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起着很大作用。高度的酸性环境可以阻止
肉毒杆菌的孢子发育产生肉毒素。另一种让食腐动物免于得病的原因是抗体。
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一种美洲秃鹫,典型食腐鸟类)、短嘴鸦(Corvus brachyrhynchos,又称美洲鸦,食腐肉)和郊狼(Canis latrans,一种美洲大型犬科动物,食腐肉)的血清含有大量肉毒素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结合肉毒素并将其安全排出体外。这些抗体中的很多种是人和草食动物中所没有的。此外,腐食动物还有很多特性可抑制细菌在肠道内滋生,例如消化液中含有更多的溶菌酶,食物通过它们消化道时间短等等。
食腐性动物
鬣狗和秃鹫、蜥蜴及虾蟹类喜好以动物的尸体为食。非洲鬣狗虽然也食腐,但是如果有新鲜的可以选择,它们一定吃新鲜的。
食腐性鸟类
作为食腐动物,秃鹫的脸部和肠道内满是各种致病细菌,如果是其他动物可能早就因此患病而死,但秃鹫不会。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它们已经进化出强悍的生理机制,帮助它们抵挡这些细菌而不会生病,从而让食腐为生成为可能。
科学家们发现秃鹫的体内满是可导致肉类腐烂的梭杆菌以及具有毒性的梭菌。当细菌开始分解一具尸体,它们会分泌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从而让这具尸体成为其他动物无法进食的有毒物。但秃鹫却反而会等待着腐败的发生,因为这样它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吃到尸体厚厚外皮之下柔软的腐肉。
另外,秃鹫还常常会从尸体的肛门处开始下口,一直向上吃掉尸体的内脏。它们所吃的食物中满是有毒的细菌和腐烂的粪便。但秃鹫显然可以不受这些有毒物质和致病细菌的影响。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微生物学家米歇尔·罗根巴克(Michael Roggenbuck)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应对有毒细菌方面,秃鹫已经高度适应。”
一方面,秃鹫已经进化出一套极端强悍的肠胃道消化系统,它可以直接消灭绝大部分致病细菌。而在另一方面,秃鹫似乎也进化出了一种对某些种类致命细菌的宽容度,这些细菌在秃鹫的大肠肠道内大量繁殖,一片繁荣,而对于其他大部分动物而言,这些细菌都是致命的。
秃鹫的爪子和喙其实是相对柔软的(相对于鹰等猛禽),并不能很好地撕扯鲜肉,反而是比较适合从大型尸体上撕扯腐肉。所以从进化结果上来说是适合食腐没错。
食腐性鱼类
鳗鲡(Anguilla japonic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又名
日本鳗鲡,俗称:白鳝,青鳝,风鳗,鳗鱼。
鳗鲡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
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池养的鳗鲡在盛夏时摄食强度降低。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食欲下降,生长减慢;10℃以下停止摄食。冬季潜入泥中,进行冬眠。鳗鲡能用皮肤呼吸,有时离开水,只要皮肤保持潮湿,就不会死亡。
食腐性昆虫
很多昆虫都属于腐食性,例如常见的
家蝇、蝇的幼虫(蛆)、蜗牛和土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