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封制
盛行于周朝的制度
亦称“食邑制”。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享受这种特权者谓之“食封”。分封以宗法制度为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世袭。
食邑制
封邑内的劳动者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对封君无隶属关系。封君必须奉行国家统一法令,不得拥有私兵,不得滥施刑罚,擅发摇役。国家将封邑内应征民户的赋税转让一部分给封君,作为俸禄。战国时期,封君互相兼并,世袭制逐渐废弛。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封君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唐初,受封的贵族勋臣称封家,封邑内受剥削的民户称封户,封户只对封家提供赋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唐玄宗时,将食封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至政府领取所得,禁止封家直接苛索封户,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战国时在国君之外,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是封君。与此相适应的制度是食封制度。封君不像西周的奴隶主贵族、西欧的封建领主在封邑和领地上握有军事、行政、司法、经济等大权,也不像地主那样有土地私有权。封君分享着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对封邑有不同程度的土地占有权。
客的作用
总之,封君与封户、客民和宾客、食客的关系均属封建性的关系。
这点应无疑问。
① 以上引文均见《史记》各封君本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30 18:38
目录
概述
食邑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