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疗疾
食事学的基本概念
食事疗疾是食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人类利用食物和吃方法缓解、治疗疾病的行为,简称“食疗”,也称“吃疗”。
含义
人类利用食物和吃方法缓解、治疗疾病的行为,简称“食疗”,也称“吃疗”。传统观点认为食疗仅指“中医通过饮食调养身体,治疗疾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食学将“食疗”展开为“食事疗疾”,拓展了其内涵与外延 。
“食可疗疾”原理
“食可疗疾”原理的内容是“吃事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形式,借用消化吸收系统干扰肌体失衡,是一个古老的发现与利用。吃事不仅可以治疗因食带来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其他病因带来的疾病”。“食可疗疾”原理揭示了吃事与治病之间的本质关系。“食可疗疾”原理包含“食物偏性疗疾”“食药同理”两个引申原理。
“食物偏性疗疾”原理
利用天然食物的偏性调节肌体的偏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食物是有性格的,且有平性和偏性之分。食物偏性能够作用于肌体不正常状态,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食药同理”原理
食物与口服药物都是吃入并通过胃肠作用于肌体的生存与健康,肌体并没有单独器官对其分区分别处理,二者的运行机制本质上是一样的。明白这个道理,会吃食物就会少吃药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0 13:42
目录
概述
含义
“食可疗疾”原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