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拼音:shí,sì,yì)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盖。一说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吃,作名词义是食物,主要指饭食、粮食。由吃义引申为享受,又由比喻而引申为日食、月食,并进一步引申为亏损。以上诸义都读shí。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也写作“饲”。“食”字在古人名字上还保留旧读yì,如汉人
郦食其(Lì Yìjī)。
文字源流
会意字。甲骨文作图1-4,下部像一个盛有物品的食器;上面的部件成“A”字形,有两说,第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个张大的嘴,第二种说法认为这是器皿上的一个盖子。据前者,甲骨文整个字表示吃东西。金文(图5、6)的形体结构来自甲骨文,上下部件基本一致,只是少了食器左右的两点。
小篆(图10)的形体承袭金文,对笔画进行了规范,食器底部构件变为“匕”。
隶书(图9-13)的“食”字基本丧失了原来的形象性特征,食器的样子已经消失,而写作“良”。在秦汉隶变中,“食”字内的“皀”形上部作“曰”,也习见省去内横而作“口”的写法,但东汉就难得见到这种省写了。“食”字楷书旧字形在“人”形下是横,末笔是捺;现代规范字形在“人”形下是点,末笔是长点。
“食”的本义从上述分析来看,应该是表示“吃”。《诗经》中就有记载,《魏风·硕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食”即吃的意思。“吃”这个动作所涉及的东西,称之为“饭食、食物”,而作为“食物”这个概念,是意义泛化的结果,凡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食物”,在古人则称为“食”,例如《尚书·益稷》中所记载的:“奏庶艰食鲜食。”艰食指谷类,鲜食指肉类(刚杀的鸟兽)。整句话是说提供各种食物。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写作“饲”。
详细释义
(以上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食部】乘力切(shí)
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
【注释】一米:钱桂森《说文解字注钞案》:“一字疑当作壹。”“《礼·玉藻》:‘壹食之人。”注云:‘壹犹聚也。’“此处盖谓聚米为食。”亼皀:集合馨香之米。亼三合,读若集。即集合义。皀,谷之馨香也。
说文解字注
“亼米也”注:各本作一米也,《玉篇》同,盖孙强时已误矣。《韵会》本作米也,亦未是。今定为亼米也,由亼字俗罕用而误也。以合下云亼口例之,则此当为亼米信矣。亼,集也,集众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谓之食,此其相生之名义也。下文云:饭,食也。此食字引伸之义也。人食之曰饭,因之所食曰饭,犹之亼米曰食,因之用供口腹曰食也。食下不曰饭也者何也,食者自物言,饭者自人言,嫌其义不显,故不以饭释食也。饭下何以云食也,自䉵篆以下皆自人言。故不嫌也。《周礼·膳夫职》注曰:食,饭也。《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凡今人食分去入二声,饭分上去二声,古皆不如此分别。
“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注:此九字当作从亼皀三字,经浅人窜改不可通。皀者,榖之馨香也,其字从亼皀,故其义曰亼米。此於形得义之例。乘力切,一部。
“凡食之属皆从食”注:锴本此下有读若粒三字。衍文。
广韵
羊吏切,去志以 ‖食声代部(yì)
食,人名,汉有郦食其。又音蚀。
乘力切,入职船 ‖食声职部(shí)
食,饮食。《大戴礼》曰:“食谷者,智惠而巧。”《古史考》曰:“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鑚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又戏名,博属。又用也,伪也。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博士食于公,河内人。”乘力切。二。
【校释】食于公:当作“食子公”。《汉书·儒林传·韩婴传》有“食子公”,宋祁引萧该《汉书音义》:“案《风俗通》曰: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为博士。”《唐韵》作“食子公”,不误。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部】 食
古文:𩚃、餐
(shí)《唐韵》乘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并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肴馔也。
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众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
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
又食禄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史记·陈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又饮酒亦曰食。《前汉·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
又耳食。《史记·六国表》: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又目食。《宋史·司马光传》:饮食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绿之,以为槃案之翫,岂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复吞曰食。《书·汤誓》:朕不食言。《左传·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
又蛊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左传·哀元年》:伍员曰:后虽悔之,不可食已。注:食,消也。
又《书·洛诰》: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
又日食,月食。《易·丰卦》:月盈则食。《春秋·隐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传·襄九年》:晋侯问於士弱曰:吾闻之,宋灾,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礼·檀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注:不食,谓不垦耕。
又《前汉·外戚传》:房与宫对食。注: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房宫,二人名。
又《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
又寒食,节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又大食,国名,在西域波斯国西,都婆罗门,兵刃劲利,勇于野鬬。
又《广韵》:戏名。博属。
又姓。汉有食子通。《希姓录》:后汉食于公。
(sì)又《集韵》祥吏切。《正韵》相吏切,并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
又粮也。《周礼·地官·廪人》:匪颁周赐稍食。
又以食与人也。《诗·小雅》:饮之食之。《礼·内则》:国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注:食谓乳养之也。《左传·文元年》:谷也食子。注:食,养生也。
(yì)又《广韵》《集韵》《韵会》并羊吏切,音异。《广韵》:人名。汉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
又叶式灼切,音烁。《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跃。坏我王室,民困于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良”的末笔捺改点。“人”宽“良”窄,“人”罩住“良”。“人”,撇与捺相接在竖中线上端,撇尖过横中线,捺脚在横中线上侧。“良”,上点在竖中线,㇕(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竖提)的提尖抵竖中线,末笔长点收笔高于竖提底端。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以上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以上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