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是指“空”与“天”的结合部,普遍将其定义为海拔20千米至100千米空域。该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和角逐的新兴战略空间。
临近空间超长航时无人机是支撑临近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单位正在开展其研发工作,部分已进展至飞行验证阶段。
三院无人机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洪忠介绍,临近空间超长航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飞行航时数可达数天,具备“准卫星”特征,可执行遥感、通信类任务。相比低轨卫星,不受重返周期影响,且具有升级维护便捷、机动灵活等特点,具有更好的效费比;相比高轨卫星,可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2019年3月,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获悉,该院提出基于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来构建空中局域网的飞云工程,可实现对地和对海面用户大范围长时间通信保障。截至3月,飞云工程顺利完成了多架次自主飞行验证,成功开展了基于空基平台的通信应用验证,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航天科工集团近年推出的“五朵云”商业航天工程中,“飞云”工程就是要利用太阳能无人机搭载空中局域网设备等通信载荷,对地进行通信覆盖。通过换装载荷,该无人机还能拓展应用至遥感领域。
飞云工程旨在构建基于长航时无人机的空中局域网,依托长航时高空无人机为平台,重点瞄准应急通信、遥感监测等应用方向。快云工程旨在构建可到达平流层的浮空机动平台,提供水文地质观测、重大灾情监测、信息支持保障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