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代价是指由于
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发生所产生的物质损失和精神负担(后者是风险损失的
无形成本)。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有两种类型:一种作为风险管理实施
评价指标的
风险成本;一种是因
风险损失已经发生而产生的
实际成本。两者分析的着眼点不同。
(1)风险管理实施
评价指标的风险成本。
风险管理是应对
纯粹风险的最佳办法。
风险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如何降低风险成本是
企业所关心的新观念。风险成本可以测量企业内部对纯粹损失风险所付出的经济费用,并用以衡量风险管理的
绩效。目前国际上
通用的内部风险成本包括:
⑤残余物资和其他的补偿或救济:企业发生损失的残余物资的
价值,或者损失发生后,政府的救济或减税政策。
由于各企业的
经济规模不同,单独使用风险成本作为指标不能说明效益高低。所以,采用风险成本对营业收入和
资产的比率作为
指标,依据指标说明风险成本的效益。一般而言,若风险成本与营业收入和
资产的比率指标超过同行业的
平均指标,则表明企业的
风险管理的预防、
控制、
保险或
自留风险的安排应考虑重新调整。
①直接损失成本是指
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财产损毁和人员伤亡所导致的实际经济利益减少而必需的货币支出,即必须支付的实际经济代价。房屋失火被毁,其直接损失成本为房屋本身的
价值、受伤人员的医疗费、营养费等。
②间接损失成本是指
风险事故发生后,导致的由此而产生的
相关的物质财产的损失和民事赔偿责任等损失而支付的
费用或
经济利益的减少。包括营运收入损失、额外费用增加、责任赔偿费用。
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是指由于
风险发生的
不确定性引起的企业、个人所付出的经济代价。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会造成社会经济福利减少。由于风险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事故后果的灾难性,使得人们处于担忧恐惧和焦虑的状态。为了应对未来风险事故的损失,不得不提留和维持一定数量的风险补偿基金。当
社会资本为常量时,
提存一定数量的风险补偿准备基金,用于生产和
流通的
资本则会相应减少。那么社会经济规模和
经济效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社会福利水平。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付出了精神幸福的代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使社会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影响社会产量达到最佳水平。经济学原理表明只有当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与
边际生产力相等时,才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由于风险的存在,整个
社会资源易于流向低风险的领域,使该领域的
社会资源供给大于
需求,难以形成最佳经济效益。而高风险领域的社会资源处于供给小于需求的状态,即供给不足,约束了其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其
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由于
风险的存在,投资行业容易短期化,也使社会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这种因风险存在而导致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必然导致社会总产量不能达到最佳产量、
价格水平和
价格结构。
由此更加明确地显示了风险不确定性本身使人们所付出的经济福利代价。这是保险学所研究的问题。在
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和
无形成本两者均应注意,以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对策来消除或减少风险的不确定性。
预防或控制风险的成本是指所采取的各种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措施,包括
基础建设、设备以及维护费、咨询费等所付出的经济支出。其中
基础设施、设备、软件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等属于
直接成本;培训费、
施救费用及
额外费用属于
间接成本。从成本投入的主体来看分为个体成本和总体成本。个体成本是指某一具体企业采用某一项措施所支出的
费用。如高层建筑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支付的
费用。总体成本是指全社会用于某一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所投入的总费用。例如治理水灾,每年国家投入的兴修水利的
物资和
资金,集体单位投入的
劳动力、
物资等水利经费和个人的植树造林的费用,构成总经费和
总成本。
风险成本不等于风险代价,两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风险代价是指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发生所产生的物质损失与精神负担。物质损失包括已发生损失导致物质财产损毁、财产价值的减少,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支出;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而将社会资源用于风险管理的
支出。精神负担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而导致的人们精神担忧和恐惧与焦虑情绪,是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风险代价与风险成本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