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山隧道(Fenghuoshan Tunnel),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中部,为青藏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建设历史
1961年至2001年期间,冻土观测员在风火山一带总共采集1200万个数据;隧道建成之后,数据数量达1571万个。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正式破土动工建设。
2002年10月19日,风火山隧道工程完成主体贯通。
2003年7月29日,风火山隧道完成二次衬砌,隧道主体工程竣工;11月11日,风火山隧道完成铺轨。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风火山隧道随即投入使用。
2015年7月19日,风火山隧道内开始更换无缝钢轨。
隧道位置
风火山隧道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中部
风火山,属于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处于
青藏高原腹地,在
昆仑山与
唐古拉山之间,北距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市350千米。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风火山隧道为单洞穴隧道,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复合式内外五层先后施作的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隧道横截面为五心圆拱墙形式。
建筑参数
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铺设有一条单线轨道;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口35米、出口23米,进口300米为4‰下坡段、其余线路均为14‰下坡段。
建筑设施
风火山隧道两侧设电缆槽以及保温排水沟,利用多层防水保温结构控制隧道内部环境。
运营情况
截至2016年7月1日,风火山隧道开通10年安全运送进出藏旅客超过1亿人次,输送物资超过5亿吨。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风火山隧道地处风火山垭口,该区域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约4900米,年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摄氏度,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左右,比人类生存极限低0.13千帕,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环境于一体,为青藏铁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需解决冻土热熔等多种技术难题。
风火山隧道工程主要创新技术有:
科研成果
2005年,《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带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2006年1月,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全线6个科研试验段之一,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外联科研项目18个,是青藏线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
荣誉表彰
2002年,风火山隧道工程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2004年,风火山隧道工程被评为“世界海拔最高隧道”,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7年,风火山隧道工程获第七届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价值意义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