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消
古病名
风消指由胃风引起的消谷善饥,燥火所致的消渴。心痹是原发病,风消是继发病。
出处
古病名
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
参见燥火三消:燥火三消为病证名。又名风消。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用知母石膏汤加干葛。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用人参白虎汤。下消为燥火伤于小肠、膀胱。症见小便频数,淋沥如膏如油,用益元散、导赤各半汤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脾是痹的古文通假字,心脾即是心痹,有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可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阳明不足病心痹”亦可证。隐曲指大小便,不得隐曲谓大小便闭;不月为月经闭止不行。风消指由胃风引起的消谷善饥;息贲指气息奔冲,贲与奔同,形容呼吸困难之状,与《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日息贲”,症状同而病因不同。其中心痹在此处即原发病。二便闭与月经闭止是并发症,风消、息贲则是继发病。二阳者,阳明胃也。“二阳之病发心痹”,谓心痹起因往往与二阳胃病有关。由于胃气以下行为顺,胃病则气逆不降,于是浊阴逆奔,故可发心胸痹阻之病,由于胃气不降,故二便闭阻不通。在女子可令月经闭止不行,是因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素问·评热病论》)。上述病症,如不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尚可传为风消、息贲等病,尤以息贲为危急难治之证,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张氏医通》说:“风消者,发热消瘦”。
马氏注:血枯气郁而热生,热及则生风,而肌肉自尔消烁矣,故为之风消。
方剂
穴位
中成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0 12:33
目录
概述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