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区路基宜在少风、风速较小或有雨季节分段集中施工,并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若当地风力较强或需在风季施工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对设计的永久防护工程,若材料运输有困难,需待通车后施工时,可采取临时防护过渡。填筑路堤当日不能完工地段,对坡面和路肩应加以覆盖;开挖路堑,应从一开始就随用平铺式栅栏或草席、芦苇等将破面、路肩护好,周围用小木桩固定或用大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压住。
简介
风沙地区包括沙漠和沙地。沙漠是指地表大面积为风积的疏松沙所覆盖的荒漠地区;沙地是指地表为大面积的疏松沙所覆盖的草原地区。全世界风沙地区的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1/7。中国风沙地区约有70万平方公里,分布于北纬35°~50°和东经 75°~125°之间。
风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风沙流和沙丘两种。风沙流是指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当风吹经沙质地表时,将疏松沙粒扬起,带入气流,即形成风沙流。沙丘的移动是风沙流的一种运动形式。沙丘按稳定程度可分为固定沙丘、
半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三种。
风沙对道路的危害
风沙对道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沙埋与风蚀,其中又以沙埋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风沙流活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其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向前移动,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掏空和坍塌等现象。
在风沙地区,道路应尽量避绕严重的流沙地段,选择
沙害较轻的地带通过,并尽量靠近水源。必须穿过流沙地区时,则应考虑:在沙区最短的地方通过;在沙丘间的中立地带通过;道路走向宜与当地的主风向大致平行。为防止
积沙和便于清除积沙,路基应尽量避免不填不挖和路堑,而宜于采用适当高度的路堤。为防止风蚀,由疏松沙所组成的路堤或路堑都需进行固沙防护。在流沙地区,道路工程可采取固沙、
阻沙、输沙、导沙等防护措施。固沙措施包括用卵石、砾石、碎石、粘性土或沥青乳剂等覆盖沙面;用草类方格沙障或粘性土埂方格沙障固沙。阻沙措施有
高立式沙障和挡沙沟堤。输沙措施是用改变下垫面和加大风速的方法,使风沙流顺利通过路基。导沙措施是用导沙堤改变气流方向,使风沙流离开路基。植物固沙是防治沙害的根本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
风沙地区路基的设计
风沙地区的路基,应根据风沙范围及移动规律、当地的风向,风速和水文地质条件,按‘列原则确定路基断面形式及防护措施。
1、在风沙地区宜以路堤通过,尽量避免深长路堑和半堤半堑的断面形式。在浅短路堑
地段,应根据沙源、风向及一次最大积沙量的要求,在路堑坡脚处设置宽度不小于3m的积沙平台。当风向与线路的交角较大时,一般可采用展开式路堑。路基一般不设路拱和排水设备。
2、粉细沙路基边坡一般采用一坡到顶的形式。边坡坡度:当边坡高度等于或小于6 m时,采用1∶1.75;边坡高度大于6 m时,采用1∶2。
3、在风沙地区修筑路基,弃土堆和取土坑一般均设在背风一侧。取土坑距路堤坡脚不小于5m,弃土堆距路堑顶边不小于10m,取土坑和弃土堆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线路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凌壳均不得破坏。
防护措施
1、 封沙育林
封沙育林是永久性的铁路固沙方法,是目前防治铁路沙害最经济、最根本的措施,不仅能防止或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危害,也能起到改造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年降雨量大于100mm和地下水埋藏较浅或附近有水源可利用时,即可采用植物固沙。
封沙育林应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防沙林带的形式,一般采用窄带多带式,即每带7~9行,每带相隔间距50~100m。
对于没有可能生长植物的沙漠地区,以及在防护林带长成以前,均须采用其他防护措施。
2、路基本体防护
粉细沙路基的路肩和边坡部分,应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卵石、砾石,粘性土(塑性指数>10)或其他不易被风吹蚀的材料作防护层。
3、路基两侧防护
(1)阻沙措施
阻沙措施包括防沙栅栏、防沙土墙等,设置在距路基30~50m处,在短期内有效,积沙后需经常拔起和积满时需清理,养护用工较多。
(2)固沙措施
1)麦草沙障:分为格状沙障、条状沙障两种。
在流动沙丘或沙地上扎设的方格状低立式沙障,其优点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固沙效果显著。
麦草沙障的终点,应为背风坡与迎风坡的交接点。如当地只有单一的常年主风方向时,可以铺设成垂直于主风向的条状沙障,条间距离靠近路基较密,远离路基较稀。
2)土埂沙障:是利用沙漠附近的各种土培成土埂,也可起一定的固沙作用。
土埂高20~30cm,底宽50~70cm,顶部呈圆弧形,主带主埂间距2m,付带间距不大于4m。铺设时在迎风坡自下而丰铺,如计划利用风力削平沙丘顶部(作防护林带时),可留出沙丘上部1/3不铺土埂。背风坡亦可不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