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起初在核心性能指标上远远落后于维持性技术,并且在这一指标上的落后将持续较长时间。其次,在某项非核心性能指标上有显著且具有刚性的优势。“刚性”意味着这种优势将始终存在,不会随技术本身的改善而缩小差距。简单地说,第一个特征导致靠旧技术成功的企业放弃颠覆性技术。
第二个特征导致颠覆性技术最终获胜。颠覆性技术的这两个特征都是显性的,完全能够被
企业和
消费者考虑到;至于技术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也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里企业和消费者在想法上似乎出现了分歧:企业看重核心性能,消费者看重某项非核心性能。这又回到企业的问题上来了,是因为企业的
市场调查做得不够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领先企业的市场调查都做得更好,他们离消费者更近。那是否“离消费者太近’正是领先企业错误地放弃颠覆性技术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领先企业的消费者和颠覆性技术的消费者不是同一批人。
(1)主流市场与
潜在市场的矛盾。企业了解消费者的一般方法是对主流的
市场、
客户进行调查和收集反馈。普遍的现象是,旧技术的消费者通常对颠覆性技术不感兴趣,只要一项技术还没有彻底普及,潜在的市场就始终存在。与主流市场不同,企业无法调查潜在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只是事后人们赋予的一个概念。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流市场不等于大部分市场,比起潜在市场来说,主流市场的调查样本永远过小,客户提供的关于技术的信息不能作为企业采取某项技术的依据。领先企业在现有的市场保持巨大利润,对客户的依赖程度也更深,因此更不愿意转向新技术。
(2)研发部门与
财务部门的矛盾企业的投资机制在技术的选择上起了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是由研发部门提出方案,财务部门对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高层结合两部门意见做出决策。从前面颠覆性技术的特征可以看出,这种技术在现有市场上无利可图,而在潜在市场的长期利润又是难以估计的;而维持性技术能够保证现有利润,尤其是领先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会倾向于支持维持性技术,反对颠覆性技术。这进一步增大了后者得到投资的障碍。当然财务部门不总是错的,因为在众多新技术中,只有一部分属于颠覆性技术的范畴。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颠覆性技术出现,企业高层听从了财务部门,这就会产生错误。
潜在消费者是衡量一项技术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评价一项技术时,我们可以用各种性能指标来分析,可以得出十分精确的结果。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消费者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在不同的技术当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项。那么,主流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谁的影响更大?显然是潜在的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技术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因此一项成功的技术必然具有扩张性。只要某产品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潜在的消费者就更为重要企业、技术、客户三者之间的依赖是技术创新的阻碍。采用关系的视角,技术可以被理解为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纽带。企业提供技术,让客户产生依赖;客户提供
资金,让企业产生依赖。这形成了一个稳定结构,而任何稳定结构都有惰性和粘性。主流客户依赖于现有的技术,不愿采用新技术;领先企业为了保住这群客户,也只能沿用旧技术。而这种依赖在
新兴企业身上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们得以大胆采用颠覆性技术。任何技术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在技术飞速变革的今天,无数颠覆性技术的出现,给任何一个时期的领先者都敲响了警钟:当前领先的技术早晚要被淘汰,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尤其适用于
信息技术产业,领先企业与其坐以待毙,等待新的颠覆性技术将自己淘汰,不如积极发掘并大胆投资新技术。总之,不存在永恒的领先,也没有永恒的利润,只有永恒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