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桥镇,隶属上海市
闵行区,地处闵行区境西南部,东临
梅陇镇、
吴泾镇,以莲花路、淡水河为界;南濒
黄浦江、江川路街道,以江川东路、剑川路为界;西连
马桥镇、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以竹江河、中春路相隔;北邻
莘庄镇、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以春申塘、光华路为界。行政区域总面积为20.9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颛桥镇户籍人口为73232人。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辖区称颛桥市。
清乾隆年间,称镇。
清嘉庆时期,复为市。
清咸丰年间,于此设中渡桥团练局。
清同治年间(1861~1874年),属松江府华亭县长城乡十八保。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置颛桥乡。
民国元年(1912年),称上海县北桥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上海县第三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后,撤销北桥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名为“放鹤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放鹤镇”恢复为北桥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复设北桥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前,分属上海县和松江县,后全部划属上海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北桥解放后,设五村一街属闵行区,属上海县第二乡镇联合办事处管辖。
1949年11月,成立颛桥区。
1950年春,改为北桥乡属塘湾区。
1950年4月,撤销颛桥区设立塘湾区。
1952年7月,建立北桥区。
1953年8月,撤销北桥区。
1956年2月,成立颛桥乡。
1958年9月,分属勤丰、群力2个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成立北桥公社。
1962年4月,成立颛桥公社,公社驻地颛桥集镇北街24号。
1979年底,搬迁至颛建路61号。
1984年3月,政社分设,建立颛桥乡、北桥乡。
1986年1月,作为撤乡建镇试点单位,试点后颛桥乡改镇。
1993年4月,北桥乡改镇。
1994年3月,牛桥、横泾2个村部分生产队及水产村并入莘庄工业区。
1994年底,镇政府迁至颛兴路185号。
1996年5月,紫江、六磊、联农、群力、新生5个村及牛桥村原划归剩下的生产队划归莘庄工业区。
2000年7月,镇政府迁驻于颛盛路18号。
2000年10月,北桥镇并入新的颛桥镇。
2002年9月,莲花路东侧光辉村二队、十六队整建制及五队部分土地划拨梅陇镇。
2002年11月,新农村划拨莘庄工业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9月,北桥公社下设新农、北桥、新苗、中心、安乐、五星、新闵、黄一、黄二、灯塔、光明11个大队。
2000年10月,颛桥镇下辖10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颛桥镇辖银春、荣顺苑、北桥、繁盛苑、银一、颛溪八村、银三、金三、银桥、众众、樱缘、颛溪五村、兴银、好世凤凰、众安、日月华城、秀龙、君临、复地北桥、君莲一、君莲二21个居民委员会,集体、颛桥、向阳、光辉、中沟、北桥、中心、安乐、五星、新闵、黄一、黄二、灯塔、光明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60个居民小组,153个村民小组。
2019年,颛桥镇辖秀龙、众安、颛溪新村第五、颛溪新村第八、银都苑第一、银都苑第三、金都新村第三、兴银花园、北桥、银桥花园、樱缘花园、银春花园、好世凤凰城、莘闵荣顺苑、繁盛苑、君临花园、众众新家园、日月华城、复地北桥城、君莲新城第一、君莲新城第二、君莲新城第三、君莲新城第四、君莲新城第五、骏苑、翔泰苑、金榜新苑、都市富苑、招商雍华苑、文博水景30个居委会,集体村、向阳村、中心村、北桥村、安乐村、灯塔村、新闵村、黄一村、光明村9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颛桥镇辖3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颛盛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颛桥镇地处闵行区境西南部,东临梅陇镇、吴泾镇,以莲花路、淡水河为界;南濒黄浦江、江川路街道,以江川东路、剑川路为界;西连马桥镇、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以竹江河、中春路相隔;北邻莘庄镇、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以春申塘、光华路为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闵行区政府5.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为20.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颛桥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冈身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为4.17米。
水文
颛桥镇境内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道6条,总长25.17千米;二级河道17条,总长23.25千米;三级河道94条,总长28.36千米。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颛桥镇辖区总人口18.96万人,城镇化率96.42%。外来常住人口11.00万人。总人口中,男性9.96万人,占52.52%;女性9.00万人,占47.48%;14岁以下18484人,占9.75%;15~64岁15.97万人,占84.21%;65岁以上11445人,占6.0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8.72万人,占98.71%;另有回、苗、侗、朝鲜、土家、满、壮、傣、黎、瑶等21个少数民族,共2454人,占1.29%。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苗、侗、土家、朝鲜、满等6个民族,其中回族35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4.26%;苗族261人,占10.64%;侗族248人,占10.11%;土家族170人,占6.93%;朝鲜族165人,占6.72%;满族120人,占4.8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7‰,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6.8‰。
截至2017年末,颛桥镇常住人口为195874人。
截至2019年末,颛桥镇户籍人口为732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颛桥镇财政总收入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比1978年增长728.36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89亿元,增值税5.27亿元,企业所得税8.68亿元,个人所得税1.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6%、16.33%、21.06%、-2.76%。人均财政收入13406元,比上年增长11.90%,比1978年增长15.71倍。
截至2019年12月,颛桥镇有工业企业41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农业
颛桥镇有耕地面积1860亩,林地面积518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950万元。
颛桥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00,2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亩,产量2.7吨,其中油菜2.7吨;蔬菜种植面积365亩,产量1494.7吨,主要品种有青菜、卷心菜、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其中青菜250吨。
畜牧业
颛桥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089头,年末存栏0.56万头;家禽饲养量0.09万羽,上市家禽0.0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52.98吨;禽蛋5.13吨。
工业
颛桥镇重点规划了IT通信制造业、生物医药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塑胶制造业等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工业增加值84.56亿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9.01%。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职工2662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7家,10亿元以上的4家;镇级工业园区4个。
商业外贸
颛桥镇已成为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通信器材、塑胶制品、五金配件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大型休闲的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各类娱乐场所相继落户颛桥镇境内。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24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1亿元,比上年增长5.1%。
2011年,颛桥镇进出口总额16.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进口9.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主要产品有机电、机械、电脑配件、塑胶制品、服装等十多类100余种产品,销往亚洲、欧美国家和港澳地区。
交通运输
颛桥镇境内有沪金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度分别为9.5千米和3.57千米。另设有金都路、剑川路等2个出口,通往奉贤、松江。还有304国道过境,境内长9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松江方向。
颛桥镇境内通航河道6条,总长25.91千米,其中俞塘河为7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60吨级船舶。
2011年末,颛桥镇区道路总长度79.09千米;道路铺装面积63.27万平方米;桥梁60座,总长度1800米。
2011年末,颛桥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4条,运营总里程达2.04万千米;出租车118辆,年客运量146.35万人。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颛桥镇有文化艺术团体85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伞灯舞《盛世和风》、腰鼓舞《海宝鼓娃庆世博》、歌曲《白渡桥》等8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演职人员200人,电影院1座,座位850个,年放映70场次,观众达35000人次;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2个,藏书2.6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7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1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纸艺、灯艺、鼓艺等。先后被上海市文广局评为“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颛桥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972人,专任教师157人;小学4所,在校生3437人,专任教师2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77人,专任教师15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604人,专任教师91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1所。主要学校有田园高级中学、颛桥中学、北桥中学、君莲学校等,其中君莲学校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在校生83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部在校生135人,专任教师1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1.39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9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39.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9.4%,比上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颛桥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386张,固定资产总值0.24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55人,其中执业医师88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9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66万人次,住院手术1台次,出院病人0.1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78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4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88‰、0.37‰、0.22‰。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颛桥镇有体育场地7处。体育社团109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4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两新企业的羽毛球团体邀请赛、职工乒乓球邀请赛、职工篮球赛。100%的城市社区和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2.5%。颛桥镇获上海市第五届农运会特别贡献奖、闵行区激灵圈展示优秀奖、上海市体育明星乡镇、全国亿万农民体育先进乡镇。
广播电视
2011年,颛桥镇有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8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9%,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40小时。
社会保障
2011年,颛桥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03户,人数1540人,支出622万元,比上年增长6.6%,月人均337元,比上年增长13.64%;城市医疗救助125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人数有136人次,支出1.8万元,比上年下降14.28%,月人均132.4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1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人次,共支出0.2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649人次,支出30.25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6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1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0.5%。社会福利费28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福利单位7个,床位1349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949张,社区服务床位400张。社区服务设施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6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0.28亿元,接收捐赠衣被4637件,使303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职工227人,福利企业产值0.07亿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颛桥镇有邮政网点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50千米,投递点3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800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5.6万笔,征订报纸584万份、期刊17万册,业务收入2300万元。
基础设施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颛桥镇区公园4个,公园面积5.8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0公顷,绿化覆盖率16.9%。
环境保护
2011年,颛桥镇用于环境建设和保护资金为2.73亿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2天,优良率93.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农村污水处理率为60%。雨污水排放全部纳人上海城市排污总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颛桥镇因桥而得名。集镇跨六磊塘有众安桥,俗称砖桥,后讹称颛桥。
剪纸艺术
颛桥剪纸起始于2001年10月,颛桥镇为了弘扬、继承这门古老的优秀民间艺术而作出了许多努力,举办了首届剪纸学习班。在教学的方式上,在继承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又勇于大胆突破创新,将绘画中的立体透视效果融入到了剪纸艺术中,一改传统的平面剪纸为立体剪纸,创作题材也从传统转向表现江南水乡、城市新貌等作品。首期十三名学员从中也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带给他们的生活乐趣,并由感而地创作出一幅又一幅引人入胜的剪纸作品。
2003年4月,颛桥镇又尝试着把学习剪纸延伸到校园,目的是让下一代也来了解、热爱剪纸这朵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之花。颛桥镇剪纸在通过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严格审定后,正式成立了上海市剪纸学会颛桥分会,
中国剪纸协会名誉主席林曦明先生应邀担任名誉会长,成为本市首家剪纸分会。
2002年10月,颛桥镇剪纸应邀参加了上海市第四届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2003年7月,颛桥剪纸应邀参加“上海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市巡展,同年12月,又参加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大奖赛”,2004年初颛桥剪纸又应邀参加了朱屺瞻艺术馆美猴迎春——书画名家邀请展,3月18日又参加了“2004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的展示。2005年10月
大师杯网球公开赛、2006年4月第八国际泳联
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颛桥剪纸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16日,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入选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
2020年5月13日,颛桥镇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