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为已知年代最早的一首妈祖题咏,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查《莆阳知稼翁集》,此诗排在《
庚午秋观进士入试》(按:系在广化寺观兴军初选进士入试)之后的第二年秋后,“庚午”即绍兴二十年(1150),可见此诗作於绍兴二十一年冬日作者上道赴岭南之任的前夕。诗人是应重建圣墩祖庙者白塘李富之邀,诸庙参视时所感赋。
①顺济庙:指莆田宁海圣墩(今属涵江)妈祖庙。顺济庙之“顺济”为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敕赐的妈祖庙额,也是妈祖庙得到的最早的朝廷赐号,规模颇为壮观。黄公度于顺济庙重建后不久游览并作此记游诗。
②枯木肇灵:指妈祖“枯槎显圣”故事。据廖文记载,元口丙寅年(1086),“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为何祥”。原来是妈祖“示渔者枯槎”(船板)于海边,并托梦于当地乡民说:“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于是“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曰圣墩”。这也是圣墩地名的来历。
③巫媪:指女巫。在上古,巫、医不分,传说妈祖生前通巫术,热心为人治病。“效国功”指为国立功。相传宣和五年(1123),妈祖在海上显灵,庇佑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平安归来。后来又有协助宋兵战胜金寇的故事流传。
《题顺济庙》一诗反映出妈祖信仰及其相关的习俗活动由来甚古。早在宋代,妈祖已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万能保护神。她能保佑“无水旱”,她曾勇敢“效国功”,她的“利泽”无所不在,能使“千里危樯一信风”。诗中同时反映出南宋莆田的妈祖祭祀民俗十分丰富,若把“四时歌舞走儿童”的描述,与莆仙戏的历史相印证,可看出莆仙民间戏剧歌舞的历史确是源远流长。如今,妈祖早已由莆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妈祖信仰,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十分丰富的妈祖文化。
黄公度(1109一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状元,释褐签书平海军筋度推官,秩满,调秘书省正字。因忤当路意,罢黜焉主管台州崇道观,家居11年,始调通判肇庆府兼摄高安郡。绍兴二十五年(1155)调远,帝亲授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年卒于任。有《
莆阳知稼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