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故事
1993年都晓执导的电视剧
《颍河故事》是由都晓执导的一部乡村纪实剧,杨静、刘冠军、红花、吴广林等人参加演出。
基本信息
《颍河故事》是河南电视台于1993年摄制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佩甫,导演:都晓。该剧所描写的是发生在颍水河畔画匠王村的故事,整部剧分为两部:上部以离乡为主题,下部则以还乡为主题,以画匠王村人离乡的苦难以及还乡的艰辛、喜悦为故事主线,折射出在改革大潮冲击下我国农村变革前进的时代风貌,该剧是90年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剧情简介
画匠王是颍河边上的一个村子,聚集着以王姓为主的一群人。
王晚育的父亲是村支书,除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以及让自家捎带沾点小利,别无建树,画匠王依然很穷。这招致青年革新派代表——王宝成的反对。于是王宝成在村长选举大会上向晚育父亲发起挑战。让晚育左右为难的是宝成是晚育心中的有情郎。
画匠王的当地有名的唢呐手王连升在邻村一次的喜丧宴上遇到邻村女唢呐手麦玲的挑战,几个回合下了,最终,女唢呐手麦玲豁脸面以脱衣表演赢了王连升。此事后,早对王连升有意的麦玲吐露心声,两人惺惺相惜,私定终身。两人的约定遭遇王连升母亲的强烈反对,懦弱的连升放弃与麦玲的私奔,一怒之下,麦玲嫁给了王连升同村的民办教师王文英。
王大有(赖货)是画匠王村出了名的无赖,东游西攒游手好闲,偏偏娶了个貌德双全的贤惠女人——李香叶。癞货嫂(李香叶)18岁嫁给王大有(赖货),一个人承担起家里大小事务,对癞货忠贞不二,却留不住游手好闲、四处浪荡的王大有(癞货)。王大有还勾结奸商骗子到镇上带宽,到村中以买化肥为名坑骗,欠下10余万元的债,使得邻村追债的人封堵家门,李香叶靠其文弱的肩膀顶起这累累债务,一点一滴地为赖货还欠下的天文数字。
王春生和邻村的刘晓霞是高中同学,也是双方父母认可的一对,两人以念书为出路,相扶相伴,约定考大学闯出去,而在高考来临之际,因刘晓霞家贫且此时父亲摔伤卧床,王春生依然决定放弃考大学,回家做劳力,帮助刘晓霞,刘晓霞最终考上了省城大学,读大学期间,春生为供其读书下私人煤矿挣钱,读大学的晓霞慢慢感受到春生与自己的差距。而春生在一次探望秋霞时发现秋霞有了新男友,并百般躲避以无情的拒绝,春生想与其同归于尽,好在晚育相劝,最终与晓霞分手,决定再度回村里发展。回村的春生承包了村里的窑厂,在细心琢磨烧窑工艺之后,春生的生意迈出了成功的步伐。
王宝成不顾王晚育的反对,击败晚育父亲荣任新的村长。晚育又受到父亲的责难,被勒令不再跟宝成来往。而晚育受与王大有一伙行骗的的陌生人引诱被骗至广州,两年后回来已怀孕,名声狼藉,因在村中难以容身,毅然决定到省城打工打拼。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晚育决定独立自强,用自己制作服装的手艺重新抬起头来。
由于乡村校舍简陋,一场大雨使得画匠王村小学校舍坍塌,作为村里唯一民办教师王文英在与麦玲结婚一年后在坍塌中被砸牺牲,家里剩下80多岁的爷爷和盲眼的母亲。心碎的麦玲怀着身孕只身来到城里谋生活……
在村长王宝成的帮助下,李香叶(赖货嫂)成立了手工社、土特产公司,期间赖货无事生非,百般无理取闹,破坏公司生意及发展……
麦玲领着孩子在城里以买衣服为生。王晚育与麦玲结成了生意同盟,晚育回村发展后成立了童装公司,专职进行童装的制作。同作为村内创业青年的春生经常帮助晚育。敏锐的宝成只能看着晚育与春生越来越近与自己越来越远。最终,情不自禁爱上晚育的春生选择了直截了当的表白,换来同样直截了当的拒绝。晚育因为自卑无法接受春生的爱慕。饱受创伤的春生以生一场大病的自残方式终于赢得美人芳心。眼睁睁看着儿子为了晚育要死要活,春生母亲大碗婶毫无办法,只好从了儿子的愿望,王晚育最终与王春生结婚。
土特产公司的成功,让李香叶对生活有了信心,并最终选择与王大有(赖货)离婚。借着春生晚育旅行结婚之际,王宝成和李香叶南下广州考察,并推销手工艺品,在大获成功之后,宝成向癞货嫂表白……
画匠王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年轻人都满怀希望的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只有年过而立的王连升,落魄的形单影只,在几经守候在麦玲童装店的门口无果后,最终发疯,被锁在屋里……
民办教师王文英牺牲后,家里剩下年过80的爷爷和盲眼的母亲,儿媳麦玲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城里打拼,心里也一直惦记二老,往家里带钱,在一个清明节,麦玲来到王文英的碑前,为其吹响……经过多年努力,富裕起来,并再婚,并最终回村将两位老人 接到城里……
演员表
职员表
故事特点
 
紧扣一个“逼”字
 
河南电视台于1993年摄制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颍河故事》描写了颖水边上画匠王村人《离乡》的苦难和《还乡》的艰辛与喜悦,由此折射出在改革大潮冲击下我国农村变革前进的时代风貌,是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剧中的画匠王村的人们与描写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双桥故事》、《华西村的故事》中的人物不同。后者塑造的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走在时代前头的新型农民形象;画匠王村则处于相对闭塞、落后的中原腹地。正象剧中主题歌唱的那样:“老祖母常说活着难,几辈子没走出那大平原”。他们是在尚未觉悟、对改革缺乏自然认识的情况 下,因现实的穷困、被迫的、硬逼着走向变革之路 的。因此,他们的这场白发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 变革就更加的曲折、艰难和痛苦。该剧的编导演紧扣 这一“逼”字,准确地把握住剧中人物心理演绎的动 因,不抬高人物,不粉饰现实,不塑造虚假的英雄, 而是真实、朴素、淳厚、自然地再现了处于时代变革 及人生转折时期我国农民精神蜕变的心路历程,从而 塑造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颍》剧开始便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咄咄逼人 的气势,煞是精彩。
片头曲
作曲:关 峡
作词:都 晓
李佩甫
演唱:张宏声
片尾曲
《大平原》
作曲:关 峡
作词:都 晓
李佩甫
演唱:韦 唯
书籍作者简介
李佩甫,男,汉族,1953年10月生,河南许昌人。1984年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杂志社副主编,河南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协副主席。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城的灯》等,选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李佩甫卷》,中篇小说《无边无际的早晨》《黑蜻蜓》,另创作有电视连续剧、电影剧本等,如:《颖河故事》《平平常常的故事》《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申凤梅》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在美、日、韩等国出版。
作品风格
李佩甫早期作品多以乡土为题材,但跟乡土作家不一样的是,他除了擅长讲故事,更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他对中原民性、民心,尤其是底层往上爬的天才和野心家,“吃”得最透。他喜欢把人喻为“植物”,植物的根都在土里,人与土地、与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意识无法割裂。由此,他挖掘中原的文化底蕴,揭示中原文化生态,把人对权力的迷信刻画得力透纸背。
李佩甫的小说主题词是权力,而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他的写作,习惯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以都市和乡村、历史与现实互证的方式,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他对人心荒凉之后的权力迷信所带来的苦难,有着尖锐、清醒的认识,正如他精微、冷峻的笔法,总是在追问生命丰富的情状如何才能更加健旺地生长。李佩甫在这部小说中,以简单写复杂,以黑暗照见光明,以欲望的轻为灵魂的重作证,进而告诉我们,一种绝望从哪里诞生,一种希望也要从哪里准备出来。这种叙事细密、命运悲怆并对世界怀着理想的作品,在当代其实并不多见。
对于李佩甫,读者始终抱有很高的期待,他总是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对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灵魂状况,进行非常有洞察力的追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8:00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