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肌位于颊部深层,为一薄而扁平的长方形肌肉,虽然将其归入表情肌,但是其功能主要与咀嚼相关。
颊肌的形态特点
颊肌位于
口轮匝肌的外侧和深面,在
咬肌、
颊脂垫和颊筋膜的深层,在颊肌的外面、颊筋膜的深面,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一层次的存在使手术分离容易进行。颊肌上界附着于上颌骨,下界附着于下颌骨,向后至于下颌缝,在前与口轮匝肌缠绕,位于颧大肌和降口角肌的深面。腮腺导管开口正对于上颌经二磨牙,在颊肌中央的稍上方。
血液供应
动脉
面动脉绕过颌下缘发出咬肌支后向上行走,在下颌骨下缘与上缘之间恒定地发出一分支,沿咬肌前缘上行,越过下颌骨上缘到达颊肌后部的表面,本文称其为后颊支。它与来自上颌动脉的颊动脉相互吻合,两者共同发出分支进入颊肌后半的表面。血管起始处的外径在0.78~1.36mm之间。面动脉在行至下颌骨上缘时发出1~3支进入颊肌的下界,血管外径在0.3~1.0mm之间,本文称其为下颊支。面动脉在发出颏支、下唇动脉后,面动脉上行到口角水平,在距口角外侧1.0~1.6cm处,发出3~5支进入颊肌前部,血管外径0.4~0.6mm,本文称其为前颊支。面动脉向前上行走于笑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的深面和提口角肌、提上唇鼻翼肌外侧束的浅面到达鼻翼旁,在口角上方发出上唇动脉,在鼻翼上缘发出鼻外侧动脉,然后移行为角动脉。
颊动脉起自上颌动脉,在翼外肌的下方向前下方行走,到达颊肌后半的表面,与面动脉的后颊支相互吻合。颊动脉与面动脉的后颊支存在着以下4种关系:①颊动脉的外径比后颊支粗,占60%(12侧);②颊动脉的外径与后颊支均衡,占30%(6侧);③颊动脉很细小,由后颊支增粗来代偿,占5%(1侧);④颊动脉不到达颊肌,由下牙槽动脉在下颌管内发出一分支,穿过骨性下颌支前缘进入颊肌的后部,后颊支也增粗代偿,两者互相吻合,占5%(1侧)。
发自上颌动脉的上齿槽后动脉发出2条小分支,分别在腮腺导管的前后进入颊肌上界的后部;眶下动脉也发出数条小分支进入颊肌上界的前部,本文称这些动脉为上颊支。进入颊肌的所有这些血管分支在颊肌的表面和肌纤维内部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
静脉
颊肌的静脉很丰富,翼丛位于颊肌的后上方的浅面,通过面深静脉引流面深部的血液,包括颊肌的上部。在腮腺导管的上方,在颧大肌与咬肌交界处,面深静脉注入面静脉。颊肌的静脉伴行其表面的动脉网,在颊肌后部表面形成颊静脉丛,分2~4支注入面静脉。颊静脉起源于颊静脉丛,分二支伴随颊动脉向后上方注入翼丛或上颌静脉。颊静脉丛通过颊静脉与翼丛相交通,颊静脉通过颊静脉丛注入面静脉。面静脉起于角静脉,经颧大肌、颧小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正好在颊肌的后部、咬肌的前缘,面静脉在行程中接受角静脉、鼻外侧静脉、面深静脉、上、下唇静脉和颊部的静脉。在内眦、下颌缘处面静脉与面动脉相距很近,在口角水平、鼻翼下方两者相距较远。
神经
运动神经
颊肌的运动神经为面神经的颊支,由颈面干或颞面、颈面二干发出,从腮腺前缘穿出行向口角,位于咬肌筋膜的浅面,上颊支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下颊支则在下方。上颊支一般较粗,位置恒定。在颊脂垫周围,上下颊支发出细小分支形成一密集的神经网(颊从),约4~5支,从颊脂垫深面分布于颊肌。面神经颊支的这种分布方式,保证了在提起部分颊肌后,剩余部分无去神经现象的出现。
感觉神经
颊长神经起于下颌神经前干,在翼外肌外侧上颌动脉浅面,正好在上颌动脉进入翼外肌两头之间以前发出,神经行向下前方,斜行地跨过翼内肌,位于颊动脉后方,并保持与其平行,在颊肌的后上部到达颊肌,发出分支呈扇形进入颊肌,并与面神经的颊支相伴与吻合。供应颊肌后半部的血管神经在颊肌后界的前方、距后界约1cm处,从后外侧进入颊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