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佩戴在衣领上的
识别标志。形状有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布呢制品制作,缀有军衔或
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有的国家战时领章的星徽、符号多用无光泽金属制作。
简介
佩戴在军服衣领上的军人识别标志之一。领章的形状有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织物制作,缀有军衔或军种、兵种专业勤务符号。分为常服领章、礼服领章以及作战服领章等。各类领章样式基本相同,礼服领章还以饰物相衬,战时领章的星徽、符号多用无光泽金属制作。20世纪初,中国军队即开始佩戴领章,用以区分军人的军衔等级。
发展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规定陆军礼服衣领上绣有领章,样式为金色飞蟒抱珠和金辫,以珠子颜色区分等次,以金辫数区分级别,共为3等9级:上等红珠、中等蓝珠、次等白珠,各等第一级缀金辫三道、二级二道、三级一道。宣统三年(1911),增加了常服领章,样式为长方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区分兵种及缀标号,下部缀六角星徽区分级别,周边和中央隔离线镶辫条,以颜色区分等次,军官、士兵均佩戴;改礼服领章为全领绣花,以颜色区分等次。
1912年11月,
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陆军领章样式,礼服领章与宣统三年的样式大体相同,常服领章改为剑形,中等、初等官佐及准尉领章填写团(独立营)番号;士兵领章,左填团、营番号,右填本人编号。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官、士兵的领章均为长方形,以三角星花区分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戴平行四边形领章。
1930年5月,
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领章分步兵、骑兵、炮兵、航空兵、技术兵和职员6种,各以底色和边色相区分,如步兵为深绿色底黑边,炮兵为黑底红边。由于部队分散,战争频繁,此种领章未能实行,红军仍普遍佩戴全红领章。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以臂章、胸章为标志,不佩戴领章。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领章分别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上缀军种、兵种或专业勤务符号,陆军、空军士兵领章还有表示军衔等级的五角星徽;海军士兵佩戴小肩章,不佩戴领章。
1958年1月起,军官军常服改佩军衔领章,其规格略大于原制式领章,底色与原制式相同,三面镶金黄色边,加有区分军衔等级的星徽和纵杠,尉级军官为一道黄色横线,校级军官为两道黄色横线,将军和元帅领章无横线。其中少尉、少校、少将为一颗星徽,中尉、中校、中将为二颗星徽,上尉、上校、上将为三颗星徽,大尉、大校、大将为四颗星徽,元帅领章缀一枚国徽和一颗星徽。海军陆上士兵、海军航空兵士兵冬常服肩章和海军士兵大衣肩章,改为领章。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全军统一佩戴全红领章。
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领章又分别改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军官领章三面镶金黄色边,中间缀五角星徽;士兵领章缀军种符号。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全军官兵改佩军种(专业技术)符号或领花,军人常服和制式衬衣缀军种或专业技术符号,军官礼服缀领花。
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服装,佩戴文职干部领花。
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换着07式服装,对领花样式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式领花包括橄榄枝领花、军官松枝叶领花、士兵松枝叶领花、专业技术松枝叶领花和专业技术橄榄枝领花。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生长干部学员着礼服、春秋常服、冬常服时,佩戴军官松枝叶领花;着夏常服时,佩戴橄榄枝领花。专业技术军官、文职干部着礼服、春秋常服、冬常服时,佩戴专业技术松枝领花;着夏常服时,佩戴专业技术橄榄枝领花。士兵、士官学员着春秋常服时,佩戴士兵松枝叶领花;着夏常服时,佩戴橄榄枝领花;着冬常服时,男士兵、士官学员佩戴橄榄枝领花,女士兵、士官学员佩戴松枝叶领花。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1989年2月起,亦改佩领花,样式为圆形,由盾牌和松枝叶组成,金属材料制作。世界各国军队的军人军服上大多佩戴领章,作为识别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部队性质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