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价值是指领导的隐性价值,领导隐性价值由一些具体的价值概念组成,如尊重价值、服务价值、创新价值和责任价值等,它们对领导活动的发展产生着引导和规制效应。领导隐性价值的存在为领导活动自身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运行轨迹,为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内导性的精神力量。
含义
从价值角度观察领导活动时,我们应当从两个层面去把握:一方面,领导活动具有显性价值。这主要是指领导活动的社会效益,它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领导活动通过自身的影响功能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特征,引导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提升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领导活动具有隐性价值。这种隐性价值内含于领导现象之中,具有明显的内向型特征。它是各种领导显性价值不断沉淀的历史结果,是社会生产方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领导科学基本范畴的领导价值
领导价值是由促使领导得以发生的利益目标、领导意识和价值取向等内容组成的观念性价值体系。它们一旦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就会转变成发生领导行为的强大精神需求,进而为领导行为的发生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依据,也为领导活动和领导方向提供基本指针和标准尺度。领导价值的实质就是充当领导行为来源和动力的领导需要。这说明,领导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行为表现,是领导需要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历史过程。领导需要是领导活动最为根本的东西,没有需要就不会有领导。因而领导价值这种观念性价值体系就成为直接决定领导活动方向的重要力量,它表明了领导行为的发生动力,也揭示着领导行为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价值不仅参与了领导本质的形成,而且还是直接构成领导本质的决定性成分。如果说领导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那么领导价值是社会生活核心的核心。它是
领导过程的灵魂,对整个领导过程,尤其是领导决策过程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价值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活动,也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结果。一般而言,社会系统的完善与进步取决于领导价值的导向,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分配与流向则更是由领导价值的性质所决定。领导价值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领导过程中起着标准、尺度和依据的作用。由于现实领导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多数是领导价值出现问题后的必然结果,而且领导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溯源到领导价值上来找到症结,因而可以说,领导价值是领导现象的主要根源,是领导活动的真正本源,是领导本质的核心体现。
生成
从领导活动产生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领导活动出现的历史动因要归结于人类发展的自身需要,即人的自身需要为领导活动的产生提出了历史诉求。因此,人的需要也就必然成为判断领导价值生成的历史依据和基本视角。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人的需要决定着领导价值的基本功能。领导价值是对组织成员需要关系的静态描述,特定的领导价值总会对所反映的对象进行必要的界定。因此领导价值首先具有描述功能。由于领导价值的描述功能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客观勾勒过程,而是带有明显主体需求特征的评价过程,因此领导价值还具有评价功能。在此基础上,当人们意识到某种具体的领导价值时,便会根据领导价值的指引,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需要。因而领导价值还具有指引功能。然而,领导价值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天然形成,它需要更加客观的因素加以塑造,这种客观因素就是人的自身需要。人类和动物不同,人类除了依靠本能来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外,还会通过自己的领导活动来改造外部环境,进而创造领导价值来获得更高的满足。领导价值的描述功能是人的实际需要满足过程的客观写照,领导价值的评价功能是人的自身需要满足状况的质量测评,而领导价值的指引功能则是进一步完善人的需要的现实手段。因此从本质看,领导价值的基本功能都是源自于人的基本需要。
第二,人的需要决定着领导价值的基本内容。领导价值作为由促使领导得以发生的利益目标、领导意识和价值取向等内容组成的观念性价值体系,它承载着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使命。从领导价值的具体内容来看,其主要价值概念均源自人的需要。首先,个体的心理需要塑造着尊重价值。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群体对个体的存在意义和独立价值进行认可和包容。而获得尊重就体现着群体利益对个体利益的认同与接受,这也直接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其次,个体的地位需要催生着服务价值。领导活动中的服务价值反映着领导活动的本质特征,表征着领导活动对于整个社会系统的根本价值。通过服务价值的映射,每个组织成员在参与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坚持利他主义的精神气质,这样就保证了个体成员在领导活动中既会感受到服务者的高尚价值,同时又能体验到被服务者的优越地位,进而使个体在与群体的良性互动中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个体的适应需要培育着创新价值。领导创新价值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促使领导活动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的需要不断发展,即从人的个体本能需要不断发展为人的全面适应需要。也就是说,人对自身适应性的不断思考是创新价值生成的根本动力。正是在人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成为了领导活动的重要价值,主导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
第三,人的需要决定着领导价值的发展方向。领导价值在人的需要的历史诉求下生成并发展,其发展方向必然要遵循着人的需要的发展方向。领导价值从形成之初就开始了一场持久的、变动的、扩展的演进历程,领导价值的内容虽然经过漫长的发展但仍在不断调整、不断充实并不断扩展。这种动态的历史演进源于人的需要的动态发展。正是由于人类对生存目的的不断思考,从而使得领导价值不断发展并完善。如幸福价值和自由价值就在不同历史时期里,先后成为了当时领导活动的核心价值,并形成了历史的递进态势,即传统社会中领导与伦理紧密结合,人们对“善”和“幸福”的价值诉求格外强烈,因而决定了领导价值必须遵循幸福和善的原则。而到了近代社会,人性的解放及经济形态的历史性变革使得人们对“自由”十分向往,从而领导价值的内容又以“自由”为主题。总之,人的需要的历史演进决定着领导价值的发展方向,影响着领导价值的历史脉动。
特征
领导价值作为影响领导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领导者的一种理想追求,同时又是领导实践的逻辑沉淀。因此,领导价值作为领导实践的驱动力和行为导向,受领导主观能动性的支配,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权威性和利益驱动性。具体讲,领导价值一般表现出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意志能动性。领导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是形成领导行为的主要心理来源。在现实生活中,领导价值并不是被动地受到领导活动的制约,而是积极主动地引导领导活动。领导价值对领导主体主观领域内的价值取向施加主io动影响,积极地塑造、巩固或改变着领导主体对领导成效的前期分析和预期判断,从而使领导主体形成具有特定气质和内容的领导心理,为领导行为奠定着直接的心理平台和意志基础。一般而言,领导价值在转变为领导行为之前,首先会形成一种势在必行的强烈领导倾向,形成一种准备付出大量资源代价的行动意志,而后才进一步转变成领导实践的实际推动力。这不仅是领导价值向领导行为转变的基本机制,也是其意志能动性的直接展现过程。
第二,权威主导性。领导价值的权威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权威性。领导价值实际上是以领导权威为后盾的社会价值体系,也是必然会转换为权威行动主导推力的特定领导心理,常常表现为领导行为的欲望、需要、冲动和主观理由。领导主体的精神需求要转化为实践活动,亦即领导主体的个体意识或行为心理要见诸实践,就要首先转化为领导价值,再由领导价值转化为领导实践。所以,领导价值是领导行为的直接源泉,是领导主体意识变成实践的承接点和转换器。领导行为正是基于此种力量的推动而产生,这也直接表明:领导价值向领导实践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领导行为都是权威的,这对其他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均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二是结果权威性。既然领导价值是一种实践的精神范畴,那么它就必然会借助相应的实践带来相应的现实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也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总之,不管成效如何,由于均以领导权威作后盾,而且以消耗大量不同的社会资源为代价,因而由领导价值转化为领导实践所带来的现实结果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须承担的。
第三,利益导向性。价值本身就是利益性质的范畴,没有利益就不会有价值的问题。利益问题构成了整个社会价值的核心内容。领导价值的实质就是特定利益成分和利益关系的表现。领导价值作为整个社会价值的一部分,显然是以利益为根本的,否则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领导价值才能在领导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才能为
领导过程提供方向明确的动力。利益导向性是领导价值的最根本特性。首先,利益导向具有阶级倾向性。任何领导价值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任何阶级倾向都是这些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达,而且最终都要转变成领导价值,然后通过领导价值引导领导主体对领导实践发挥作用。领导价值是领导活动阶级属性的落实之处,是阶级利益原则和阶级意志内容的集中表现。因此,领导价值的利益导向性就必然表现为阶级倾向性。其次,利益导向具有阶层倾向性。这是阶级倾向性的时代延伸,是社会利益不断分化、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必然结果。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领导价值已不完全是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它通常还代表着一定阶层的利益和意志,其形成过程也会受到某些特定阶层利益需求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此即领导活动社会性的一种体现。最后,利益导向还具有某种特殊倾向性。在现实生活中,领导价值常常兼有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和意志,而且是为了这种利益和意志而形成和运作的。事实上,领导价值的特殊倾向性也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其具体性质和实现程度完全要受领导主体特殊倾向性的决定。
总之,领导价值的基本特征反映了领导行为形成的内在起点以及领导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这些特性中可以发现领导之舵是如何被驾驭的,也可以对领导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各种领导现象均可以追根溯源到领导价值的基本特征上来加以认识和把握。
作用
领导价值作为主导领导活动的主观因素,对领导活动的运行和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领导活动的社会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领导价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领导活动提供内源动力。领导活动作为改变社会面貌,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其发生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动力因素。领导价值作为领导活动的精神动力,为领导活动提供具体的组织目标和前进方向。领导价值的形成是充分吸收和融合各种优秀精神成果的历史产物,是将这些精神成果有效地转化为领导行动的思想起源、.内在需要和现实推力的隐性要素。领导价值的存在为领导过程的发生树立了基本的行为依据,并储备了重要的精神资源,这无疑为领导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内源动力。
第二,为领导主体提供行动指南。领导价值对领导活动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影响领导主体行为而发生的。领导价值赋予了领导主体成熟、明确、稳定的精神势能和领导取向,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明确、恒定的领导目标和领导纲领。这种系列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在领导价值的导引下,领导主体内部的领导行为心理得到充分的积淀和酝酿,从而为整个领导活动奠定基调;其次,在领导价值的指引下,领导主体直接展开丰富多彩的领导行为,并且自觉依靠领导权力和权威,保证并维护领导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规则路线。
第三,为领导过程提供评价标准。领导价值不仅具有指引领导活动前进方向和规范领导主体领导行为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和确定领导资源的性质种类和整合程度,从而确定领导行为的代价额度,预测领导活动的绩效比率。此外,通过领导价值评判,可以衡量并确定特定的领导方式方法与领导途径手段的实践可能及运行成本,从而整体性评估领导过程的运行实效。
内容
领导价值作为领导活动的灵魂,为领导活动提供内源动力,为领导主体提供行动指南,为领导过程提供整体评价。因此从根本上讲,领导价值主导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在现实领导活动中,领导价值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多具体明确的价值内容。对于这些具体价值进行必要的研究,是学习领导科学的重要内容。
一、尊重价值
领导活动作为一项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参与并完成的过程,其实际社会功效到底如何,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睿智和英明,同时也依赖于被领导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活动的主体既包括领导者,也包括被领导者。正是在二者的共同努力下,领导活动的过程才能持续,领导活动的作用才能实现。透过现实领导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纽带,它联系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能够保证二者之间顺畅的交流和愉快的合作,这条纽带就是尊重价值,是领导活动的主导价值之一,是现代社会领导目标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尊重他人是我们的责任,这意味着把他人视为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我们必须把他人作为能够独立确定自身目标的主体看待,而不是把他们视为是单纯实现他人目标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他人的决定与价值给予尊重,否则他们便会成为我们实现目的的手段。
尊重价值首先要求领导者用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需求和渴望,允许他人追求自己合理的利益并对此表示包容。其次要求领导者承认他人的个体绝对价值和富有意义的个体差异性,对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给予最大程度的肯定并理性对待个体差异,从而为组织营造宽松氛围。此外,尊重价值还要求领导者必须给予他人必要的建议机会并对建议内容报以足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总之,尊重意味着领导者必须密切而又抱有同情和忍耐的态度,去倾听被领导者的不同意见,通过多种渠道使被领导者认同领导者的态度、价值和信仰。当一个领导者展现了对被领导者的尊重时,被领导者就会充满自信并极负责任地开展工作。尽管领导者在诸多方面区别于其他组织成员,但领导者必须通过关心组织成员的需求、价值和目的,并尽可能使其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引领组织发展。惟其如此,领导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内在动力,领导活动的效能才能显著提高。
二、服务价值
邓小平同志说过:“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服务价值是领导价值的重要内容,是现代领导活动区别于传统领导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本质的集中体现。从领导活动产生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领导活动的本原就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领导者把自己的身心投放到公共使命之中,不仅巩固了领导者的个人权威,而且也展示了领导者的人生价值。公共就是一种聚合,一种对个人私利所不能涵盖之领域的包容。因此,服务他人就是领导活动本质之所在。领导者不是权力的永久占有者,西方关于领导的正式理论就认为领导者应该是代理者、议事者和促进者的统一。“权力民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法则,尽管在短暂时段里领导者仍会运用强制性的权力以展示权威的威严,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领导者仅仅是居于特定职位上的民意代理者,如果他以此而推断出权力是私有的,那么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领导的本质属性。因此,领导的服务性并不是一种虚假的设定,而是引发领导者敬畏的法则,更是驾驭领导者行为的信念。
既然服务价值体现着领导活动利他主义的精神内核,是领导活动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那么在现实领导活动中,服务型的领导活动就总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总能代表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作为服务型领导者,其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组织成员的信赖和授权,关注团队建设以及领导行为平民化。通常来说,服务型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追逐合法化的利益与目标,领导者的决策有益于组织成员工利益而不是侵害他们的利益。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就认为,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组织中形成服务者这一愿望。作为服务者,领导者必须清楚地表达和培育这一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愿望。这不是
自我中心主义的,而是把自身及其愿望与他人整合在一起。有效的领导者总是把个人愿望视为是超越自身之上的整个组织和共同体的一部分。总之,不管是作为组织成员服务者的信念,还是作为把自身奉献给集体目标的信念,隐藏在服务背后的理念就是为他人多行善事。服务价值要求领导者必须以下属为中心,在工作中把他人利益置于首位,并通过多种方式使他人获利。
三、创新价值
由于领导环境和领导对象不断变化,领导目标和领导战略不断调整,领导任务和领导对策不断变动,领导观念和领导方法不断革新,因此,领导活动就必须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价值不仅成为事关领导主体能否提高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的永恒主题和战略选择,更是决定领导活动能否适应时代变化,保持自身价值,进而实现领导目标的历史诉求和根本保障。领导活动只有遵循创新价值的内在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带头和率领的社会功能;才能给组织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新的前途与希望;才能激发并创造出新的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创新价值意味着领导主体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应对形势变化,不断积极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在理论基础、信息视野、观念意识、思维模式、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及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的不断变革与优化,显示出其中最新的战略、思路、对策和动力。在全球化时代,创新价值要求领导活动围绕发展目标和领导职责,坚持理性批判和科学扬弃的精神,借助最新的科学观念和文化成果,运用新视野、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新方式和新对策来适应和驾驭新情况和新形势,来发现和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在不同领域的具体领导工作中不断地变革创造、与时俱进和弃旧图新。既确保领导本身不断创新,包括优化领导素质和领导过程、改变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提高领导绩效和领导水平等,也确保领导真正切实激发、鼓励、引导和推动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创新。
创新价值的彰显对于领导活动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领导文化陈旧、领导体制漏洞、领导素质缺陷和创新目的异化等消极因素,从而使得领导创新在文化支持、制度保障、主体供给和动机引导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努力塑造有利于领导创新的环境因素,培育先进文化,完善领导体制,提升主体素质并端正行为动机,无疑就成为保障并发扬领导创新价值的必由之路。总之,要做到领导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从全局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以最大的勇气、智慧、责任心和科学精神来破除上述诸障碍,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有力地推进领导创新活动。
四、责任价值
责任价值是领导活动作为社会系统主导环节所天然具备的基本品质,它是领导活动产生的目的性因素。领导活动就是为改变社会结构,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配,调动社会成员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形成的社会历史活动。领导活动对整个社会系统以及其他社会活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是社会系统存在并发展的支柱性活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责任价值就是使领导活动具有意义的支撑力量。责任价值对于整体领导活动而言具有直接主导作用,同时对于领导活动中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来说,也都是适用的。
一般而言,领导活动的责任价值主要通过领导者的责任感而表现出来,领导者的责任感影响着领导者自身创造价值的发挥,也决定着领导活动的领导效能。但在现实中,领导者的责任感又是难以把握和测量的,这是因为责任感既包含着领导者服从于组织目标的工具属性,又包含着领导者自身内在的道德特征。有学者注意到了认同、介入、忠诚等概念的构成要素,并把责任定义为隶属于组织目标和组织价值、隶属于和这些目标与价值有关的个人角色的集体意识,这一集体意识不是工具性组织所带有的党派性的、情感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客观的目标性责任价值。另外,也有学者抓住了责任价值的道德意义,把它看作是一种内在化了的自我期待的倾向。这种自我期待的倾向或者通过文化与社会的程序而获得,或者是由一种艺术性的行动而获得,这种艺术性行动的核心就在于期望人们能够发挥出其潜力。
由此可见,领导活动的责任价值包括两类:目标性责任价值和道德性责任价值。前者指领导活动服从组织目标的价值诉求,后者指领导活动归依道德属性的价值取向。在实际领导活动中,这两类责任相互交合,互相影响。
一方面,目标性责任价值的现实载体是领导者的职位责任。领导者的责任总是与其职位相匹配,其职位责任属于:工具性责任,它以实现具体的领导目标为运行导向,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评机制加以确认和量化。它是领导责任价值的显性表现,体现着领导活动的物质实践陛。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确定组织方向,规划远景目标;其二,阐明领导立场,传达组织目标;其三,处理各种关系,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结盟、组织和配备人员;其四,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为组织注入连续性的动力,保证领导活动的连续性;其五,控制和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重大问题,化解组织面临的危机;其六,推动组织的变革,改变组织的面貌。
另一方面,道德性责任价值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者的非职位责任。非职位责任是领导者巩固权威基础、通过个人权力影响下属的责任。它属于领导的价值性责任,它以培育并传递特定的精神力量为宗旨,需要通过道德准则和哲学评价来把握。它是领导责任价值的隐性表现,彰显着领导活动的文化延展性。它主要包括
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希望;其二,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培养一种组织精神;其三,处理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被领导者工作之外的需求;其四,创建领导文化,培养新一代的领导者,为年轻有为的下属提供面对挑战的机会和快速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