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息
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颅息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耳后,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
通窍熄风、镇惊止癎。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泄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耳后,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在颞筋膜及颞肌中;有耳后动、静脉的耳支分布;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耳后支。
主治
1. 头痛,耳聋,耳鸣;
2. 小儿惊风。
操作
平刺0.3~0.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
配伍
配角孙、头维、太阳主治偏头痛;
水沟中冲合谷主治小儿惊痫。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身热痛,胸胁痛不可反侧,颅息主之。”
《针灸大成》:“主耳鸣痛,喘息,小儿呕吐涎沫,瘈疭发痫。”
《铜人针灸经》:“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6 20:30
目录
概述
功能作用
治法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临床运用
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