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养护
路面养护理念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某种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的目的。
标准定义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新的路面养护理念。根据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官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简称AASHTO)公路标准委员会的定义,路面预防性养护(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PM)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某种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的目的。其英文定义原文为“Preventive Maintenance is a planned strategy of cost-effective treatments to an existing roadway system and it's appurtenances that preserves the system, retards future deterioration, and maintains or improves the functional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without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structural capacity)”。
目前我国现行的标准规范体系中还没有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养护工程分类中也还没有预防性养护。
背景介绍
根据美国科氏公司的研究表明: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再次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这一阶段称之为矫正性养护阶段。
预防性养护就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努力拓宽人们对于道路早期病害的认识空间,提前发现道路隐藏的隐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养护方法
预防性养护与矫正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相对于传统养护(矫正性养护)而言的,现在大多数公路养护是传统意义上的养护,传统养护是指一般在公路设施出现明确病害或已部分丧失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再采取相应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恢复措施。而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养护部门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设施的结构良好或病害、损毁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延缓公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的扩大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公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传统养护与预防性养护有区别,显然传统养护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条件下的养护带来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路设施出现病害后,对其服务功能的影响,导致了社会使用成本的增加;二是错失了公路设施在病害刚出现时可能通过适当处治措施防止或延缓病害发生、发展的时机。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一种全面的全方位的养护模式,强调的是治早治小、及时主动养护、超前养护动态养护,是一种全新的公路养护理念,是改变传统的养护观念和习惯,在公路路况良好或是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病害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完好、提高公路质量、降低公路养护成本的目的。它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全面、科学、及时、经常性养护的具体体现。
理念
预防性养护概念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其有别于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预防性养护有两个主要理念:
(1)让状态良好的道路保持更长时间;
(2)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措施,对适宜的路段进行养护。
预防性养护技术理念的提出是对养护理念的革新,把养护工作者的思维从路面发生结构性破坏再去维修的被动状态,转变到了在路面出现损坏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的主动状态,以此来延长路面的寿命,减少养护维修费用。
步骤
预防性养护规划是指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对适宜的预防性养护路段进行养护维修。预防性养护规划按3个步骤进行:
(1)预防性养护路段划分;
(2)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
(3)预防性养护时间确定。
其中,预防性养护路段划分主要涉及到指标的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涉及到路面病害、预防性养护费用、施工质量、可靠性、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路面的长期性能、公路用户所获得的效益及获得这些效益所消耗的费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33
目录
概述
标准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