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祖师又名菩提祖师,古典名著
《西游记》中的人物,居住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一位隐世仙人,也是
孙悟空的师父。首次登场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其原型或为佛教中的须菩提。
形象设定
原型考究
在
佛教的神仙体系当中有一位名叫须菩提的大师,须菩提来源于梵语“Subhuti”的音译,意思为善现、善吉、空生。他是佛陀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在佛门当中以最善解空理著称,号称“解空第一”。“空”即佛家所说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因缘”即空,佛祖向弟子曾说过,要安住菩提心,不受妄念纷扰,在布施时要行“无相布施”,在度生时要行“无我度生”,须菩提是最先领悟的。而孙悟空作为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有着宇宙第一等出生以及降妖除魔的第一等使命,决定了必须有旷世大师来引导他。要做孙悟空的老师,德要大德,才要通才,须菩提就是,因此佛教中的须菩提可能是须菩提祖师的原型。
外在形象
在
《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是得道高人模样。书中称赞西牛贺洲须菩提祖师修炼到不垢不净这一境界,有着庄严相貌,屡历劫难,已明心见性,与天地同寿。须菩提祖师讲法时,其形象是端坐高台之上,手持戒尺、慢摇麈尾。
性格特点
须菩提祖师为人低调,有意地在隐藏自己身份。在撞见
孙悟空卖弄本事时,须菩提祖师表示“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即他已预见到悟空未来会因为这些本事闯祸。到时有人会知道悟空神通广大的法术出自谁的门下,进而牵连到他。因此在告诫孙悟空不可泄露自己的存在后,便将它逐出师门。
须菩提祖师对弟子因材施教,对于资质平庸者不认为他们是朽木,也不刻意引导他们,而是教授一些简单的,能让他们安身立命的本事。对于孙悟空这种有才者,先从基础开始教授,让他“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当孙悟空领悟其中奥义时,再特殊教导于他。
待人和善
须菩提祖师日常在斜月三星洞讲道,教授弟子众多,同周围人和善相处。他见附近樵夫家事劳苦,日常烦恼,便教其遇烦恼时念读《满庭芳》,可散心解困。此外,孙悟空第一次来三星洞寻神仙拜师,须菩提祖师预先知晓,便派仙童前去接待,可见其待人接物细心和善。
修行洞府
在《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居住于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能与天堂相媲美的福地。门外烟霞散彩、日月摇光,老柏、修篁和奇花遍布,常有仙鹤鸣叫、凤凰翱翔,玄猿、白鹿、金狮、玉象等奇珍异兽更是随处可见。洞内更是有数不胜数的深阁琼楼、静室幽居,不少还是用珍珠、紫贝装饰而成。
角色能力
主要经历
收徒石猴
须菩提祖师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讲道,门人弟子众多,曾传授樵夫《满庭芳》为其解忧。预见石猴跨海而来,便派遣弟子前往迎接,在简单地询问之后,收其为徒。依照石猴的本体为其取姓氏孙,按照门中字辈为其取名“悟空”,将它留在洞中学习。
传授法术
待至六七年后的某天,在须菩提祖师讲道时,孙悟空听后开心得抓耳挠腮、手舞足蹈。须菩提祖师看见后询问它为什么这样,在听到孙悟空只是太高兴才情不自禁后,便打算传授它法术。须菩提祖师接连为其介绍可趋利避害的术门之道、清静无为的静门之道、采阴补阳的动门之道、诸子百家的流门之道等,但孙悟空对此都不满意,表示它只想学习长生之道。须菩提祖师佯装生气,敲打孙悟空三下后离去,其实际意思是暗示孙悟空三更时分来寻找自己。孙悟空领会其中意图,在三更时跪在须菩提祖师床前等待师父醒来。须菩提祖师见后,依照孙悟空意愿教授其显密圆通真妙诀。三年后,见孙悟空通法性,会得根源,传授地煞七十二变给它躲避三灾,告知它躲过三灾就能获长生。此后,须菩提祖师见孙悟空腾云太慢,便又传授其筋斗云。
逐出师门
孙悟空在学会法术后开始在众人面前卖弄,将自己变成一棵松树。须菩提祖师听见众人喧哗,发现孙悟空卖弄的行为,便斥责它“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告知孙悟空这样卖弄本领的行为容易招惹祸端。而后,须菩提祖师将孙悟空驱逐,并表示它日后定会惹出祸端,告诫它不能泄露自己的师承。
人物关系
须菩提祖师座下弟子不计其数,有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个辈分,已经传承十辈人。
孙悟空到达时,须菩提祖师座下仍有弟子三四十人。
文学价值
主题展现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体现心与相的问题。他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中“灵台方寸”形容人的精神领域,代表着“心”;而“斜月三星”则是“心”字的象征,同样指向“心”,显示出这位祖师十分注重修炼内心。当出门迎接悟空的仙童时,描述为“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悟空眼中的祖师形象则是“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而他师门的命名十二个字包括广、大、智、慧、真、如、性、海、悟、圆、觉。至于给悟空命名的“悟空”,就是要“悟到万法皆空,真如本性”。一切无形无相,一切存在于心,这决定须菩提祖师的大隐高隐情怀。
社会意义
在小说中,须菩提祖师是一个亦佛亦道的世外高人形象。作为孙悟空的师傅,须菩提祖师在教悟空本领的时候很多是采用的道家的方法和思想。而后对悟空三更传法,即是借用禅宗一脉从达摩初祖至五祖弘忍,传六祖慧能的故事。由此可见,他同时运用佛家和道家的法门在对悟空传授本领,可见当时佛教与道教处于杂糅状态,反映了明清佛道二教融合的现状。这表明在明末这段动荡的时间里,整个社会思潮没有一个固定倾向,文人们的思想和个人的信仰百花齐放。但当时人们的内心都期许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救赎自己,他们想象着成为孙悟空一样能够遇到这么一位道行高深、行踪不定、代表纷乱世界里的一线希望的人来拯救自己,教化自己,让自己成为这个动荡社会里的一个自由反叛而英雄式的人物。
人物评价
书内评价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原著赞诗 评)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作者吴承恩 评)
书外评价
老师父数句市语,遂为今日方士骗人秘诀。(明代文人李卓吾评)
前既以须菩提祖师为神仙矣,则“悟彻菩提”正悟此仙佛同源之理耳。(清人汪憺漪《西游证道书》 评)
须菩提祖师是一个真正的大隐、高隐者,其本领不亚于镇元大仙,却追求名实俱沉,既不自重于徒,也不以徒而重,将自己深埋起来,三界几乎不闻其名,天地几乎不见其迹。(学者
李时人 评)
衍生形象
戏剧形象
在戏剧中,须菩提祖师的形象多有登场,如清代传奇《昇平宝筏》甲上第五出“灵台心照三更静”,主要讲述菩提老祖收下东胜神州石头所化的石猴为徒弟,并赐名“孙悟空”,后教孙悟空长生妙诀。
影视形象
游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