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
解读
顺传指伤寒病证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由表入里,或由阳经传入阴经等。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六淫外袭,太阳首当其冲而受邪,故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太阳经证又分为中风、伤寒、温病三种类型。太阳病不解,邪气或内传入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昌盛。邪入阳明,正邪交争剧烈,因而阳明病是外感病中期的阳热极盛阶段。阳明病主要属里热燥实证,以“胃家实”为提纲;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为临床特征,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型。阳明经证是无形之邪热炽盛于里,消灼津液,证见身热汗出、烦渴引饮、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等;阳明腑证是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成实,腑气不通,证见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满痛或绕脐痛、不大便、舌红苔黄燥或焦黄、脉沉实有力等,甚可见循衣摸床、微喘直视等危重证候。太阳表证不解也可传入少阳。少阳为枢,内寓相火。少阳病是外感热病中期半表半里的病理阶段,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影响脾胃是其基本病机,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微红苔白或黄白相间、脉弦细等。少阳既为表里之枢,又为阴阳之枢,故少阳病的预后转归是阳盛多入阳明之腑,阴盛则多入三阴之脏,是谓阳去入阴。伤寒病在阳经不解,则传入三阴。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初期阶段,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属里虚寒湿证,往往因三阳病失治误治邪气内陷传经而来。以“腹满时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提纲,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少阴病为六经病后期之危重阶段,属心肾虚衰之里虚证,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又可分为心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寒化证和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之热化证。厥阴病为六经病证发展过程中的末期,病情复杂而危重。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提示风木之脏,肝郁化火而横逆,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理特征。
中医应用
中医临证治疗伤寒之顺传,一般采取先表后里、先汗后下的原则。邪在太阳时用解表法,视中风与伤寒之不同分别予以解肌祛风或解表发汗;邪入阳明则视经证或腑证分别予以清下之法;邪入少阳则予和解之法;邪入太阴则治以温中散寒之法;邪入少阴则视寒化热化之不同分别予以温阳或养阴之法等,是为伤寒之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