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蕾红,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复旦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皮肤科医师学会全国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皮肤美容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学学分会皮肤美容组委,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业务专长
主要从事细胞培养和色素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是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痤疮,激光医学治疗等。
工作经历
1992.07-1997.04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
1997.04-2001.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2001.10-2007.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2.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2005.02 美国Mayo Clinic皮肤科客座教授
2005.04-2005.06 美国哈佛医学院皮肤科临床进修
2006.0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博士生导师
2007.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
2011.07- 复旦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教育经历
1986.09-1992.07 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英语班
1994-1999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临床医学博士
1995.01-1995.04 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进修
1996.11 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修
2001.01-2002.04 香港大学QueenMary医院皮肤科博士后工作
2004.07 美国普林斯顿医学美容培训基地培训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全国委员,皮肤美容学组副组长,医学美容与美学学分会皮肤美容组委员
中国皮肤科医师学会全国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痤疮学组顾问,色素病学组秘书(2015.4-2019.3)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皮肤美容分会候任会长
亚洲色素病研究会(ASPCR)主席(President,2017-2020)
国际色素病研究会联盟(IFPCS)理事(2017-2020)
国际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ICDA)理事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美容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委员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年会工作委员会委员,皮肤美容工作委员会委员(2015.3-2018.3)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美国皮肤科学会(AAD)会员
欧洲皮肤科学会(EADV)国际会员
国际痤疮联盟(GA)专家委员
亚洲痤疮专家委员会委员(AAB)
中国痤疮联盟(CAA)主席
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第七届编委会通讯编委
《中华皮肤科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通讯编委
《中国医学美容》第六届编委会常务编委
《中国麻风皮肤科杂志》编委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委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
《Journal Of Dermatology Science》sectioneditor(常务编委)
《Journal of Dermatology Endocrinology》editor(编委)
《Archivesof Dermatology》、《Journal of Cosmetic Dermtology》、《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peer reviewer(审稿专家)
评审专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2010.8-2015.7)
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黑素细胞培养及异体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通过2000年度市卫生局成果鉴定
上海市科技成果(成果登记号:931001014)
教育部科技成果(成果登记号:360-01-20710808-02)
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一等奖
专利发明ZL200310108903.3:一种黑素细胞悬液的制备(2007年发明专利,第二负责人)
获奖情况
2006年获得全国皮肤科十大优秀中青年医师奖
2011年“新一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简称“新百人计划”,编号XBR2011055)
2011年度明治生命科学奖
2011年度华山医院“科技精英”荣誉称号
2011-2012年度获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呼
2011-2012年度华山医院“创先争优·科研创新”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上海市最美女医师提名奖
2016年度华山医院“十佳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度华山医院“十佳医师”荣誉称号
2017年度上海市卫生系统巾帼创新工作室
2018年美国皮肤科学会(AAD)主席奖(Presidential Award)
项蕾红皮肤科学创新工作室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职工(巾帼)创新工作室称号
发表文章
1. Circulating CCL20: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active vitiligo together with the number of Th1/17 cells. J Dermatol Sci 2018-0346.R2 (accepted)
2. Light-emitting diode 585 nm photomodulaton inhibiting melanin synthesis and inducing autophagy in human melanocytes. J Dermatol Sci 2018,89:11-18.
3. CCN1/Cyr61 Stimulates Melanogenesis through Integrin α6β1, p38 MAPK, 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 J Invest Dermatol 2018,138(8): 1825-33.
4. ALA-PDT suppressing the cell growth by Akt-/Erk-mTOR-p70 s6k pathway in human SZ95 sebocytes in vitro. 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 2018;24:1-6
5. Comparison of Moderate and High Energy of a Nano-Fractional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n a Photoaging Hairless Mice Model. Derm Surg 2017 Oct 19;1-7.
6.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regimens of pimecrolimus 1%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seborrheic dermatitis.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17 Jun 7;1-5.
7. ALA-PDT suppressing the cell growth and reducing the lipogenesis in human SZ95 sebocytes by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virtro.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2017(18):295-301.
8.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TLRs in acne lesions and keratinocytes co-cultured with P. acnes. 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2016. 15: p.172-81. (IF=2.412)
9.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XCR3 and its Ligands in Vitiligo Patients and CXCL10 as a Potential Clinical Marker for Vitiligo. Br J Dermatol 2016;174:1318-1326. (IF=4.275)
10. The comparison of MicroRNA profile of the dermis between the young and elderly. J Dermatol Sci 2016;82(2):75-83. (IF=3.739)
11. 赵珏敏,项蕾红. 果酸在皮肤科应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8):500-504.
12. 马文涓,姜敏,项蕾红. 皮肤衰老与微小RNA.《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2(6):475-478.
13. Intense pulsed light, near infrared pulsed light, and fractional lase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skin rejuvenation in Asian subjec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015 Sep ;30 (7): 1977-83 (IF=2.489)
14. Rnaset2 inhibits melanocyte outgrowth possibl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hootin1. J Dermatol Sci. 2015 Oct; 80(1): 25-32 (IF=3.419)
15. Prospective study of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dolescent acne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 May ;42 (5): 504-7. (IF=2.252)
16. CYP19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成人寻常痤疮的关联研究。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7-10.
17.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vitiligo: Recent progress fro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Dermatologica Sinica,2014,32(4):225–232 (IF=0.571)
18. Stress-induced RNASET2 overexpression mediates melanocyte apoptosis via the TRAF2 pathway in vitro. Cell Death Dis 2014, Jan 23;5:e1022. doi:10.1038/cddis.2013.539. (IF=6.077)
19. The assessment of pulsed dye laser treatment of port-wine stains with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J Cosmet Laser Ther 2014,16(1):21-5
20.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 with ALA-PDT: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2013,10:410-413 (IF=2.52)
21. Low-dose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everity of acne vulgaris.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2013,10:583-590 (IF=2.52)(Highly Cited Reserch Award by PDPDT Journal)
22.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Thre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Vitiligo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3,133:403–410. (IF=6.27)
23. The effects of NB-UVB on the hair follicle-derived neural crest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ng into melanocyte lineage in vitro. J Dermatol Sci 2012,66:20-28. (IF=3.712)
24.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 75-76
25. Double-stranded RNA induces melanocyte death via activ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3. Exp Dermatol. 2011,20(2):134-9. (IF=4.159)
26.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vitiligo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6q27 and the MHC. (Quan C,Ren YQ, Xiang LH,并列第一作者 et al.) Nat Genet. 2010,42(7):614-9. (IF=34.284)
27. Generalized reticulated hyperpigmentation induced by lichen planus. Clin Exp Dermatol 2009,34(8);e636-e639. (IF=1.779)
28.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express functional Toll-like receptors 2–4, 7 and 9.J Dermatol Sci 2009,56(10):113-120.(IF=2.973)
29. Expression of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in human melanocytes and malignant melanoma cells and tissues. Dermatoendocrinology 2009 Mar;1(2), 108-113.
30. 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国际皮肤科杂志2009;35(4):204-6
31. 311nm 中波紫外线调节B16黑素瘤细胞树突生成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6):417-420
32. 内皮素-1诱导黑素细胞树突生成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4):236-239
33. 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2):81-84
34.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4):237-238
35. Evaluation of 308-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and palmoplantar psoriasis. 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08,24(5): 231 – 236. (IF=1.476)
36.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recalcitrant facial flat wart in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35(10):658-661(IF=1.175)
37.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的突变。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0):680-2
38. Once-weekly treatment of vitiligo with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308 nm in Chinese patients。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ol 2008,22:899-900(IF=2.276)
39. 两味中药单体对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中国麻风皮肤科杂志2008,24(8):583-5
40. 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人黑素细胞凋亡、周期和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 41(3):160-3
41. 斑驳病一家系c-kit基因突变检测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损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15-18
42. 308nm准分子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和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6):1-4.
43.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95-7.
44. PDL585nm激光在体外对成纤维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4):204-6.
45. 色素痣和恶性黑素瘤组织及A375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4):213-216.
46. Topical tacalcitol and 308-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6 Dec;22(6):310-4.(IF=1.312)
47. 曲尼司特对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部分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8):497-499.
48. 308nm单频准分子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2):113-5.
49. 窄谱蓝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2):112.
50. 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32-34.
51. Congenital facial linear porokeratosis. Clin Exp Dermatol 2005, 30(4):1-2 (IF=1.426)
52. QS Alex 755nm激光对黑素瘤细胞株p16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13-415
53. An vitro stud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ub-lethal QS Alex 755nm lasers on the expression of p16INK4a on melanoma cell lines.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2003(1);32:88-93 (IF=2.249)
54. 黑素细胞培养及异体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1):44-47。
55. 黑素细胞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15(3):149-150
56. A community-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ne vulgaris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Acta Derm Venereol. 2002;82 (2):104-7.(IF=1.741)
57. 黑素细胞体外纯培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30(3):166-167。
58.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6):27-8。
59. 正常人黑素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5):275-7。
60. 白癜风患者血清因子对黑素细胞生长的影响。临床医学美容学杂志,1998,4(4):172-3。
61. 消银合剂治疗300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6,23(suppl.):75。
62. 掌跖纤维瘤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4):262-4。
63. 类似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环状扁平苔藓一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6):406。
64. Sneddon综合征长期追踪观察21例。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4,20(5);284-5。
65. 抗核抗体阴性的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4);207-9。
66. 甲砜霉素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54
参与写作的著作
1. 《现代皮肤性病学进展》第四十七章。白癜风发病机理和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进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7年。
2. 参加编写《皮肤病手册》、《皮肤病百问》。2000年。
3. 《现代皮肤病学基础》第四章。黑素细胞生物学和Merkel细胞剂未分类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
4. 《皮肤性病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配套教材教师辅导教材第三十章。 色素性皮肤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
5. 《杨国亮皮肤病学》第二章。皮肤胚胎学。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年。
6. 《皮肤性病学》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皮肤科用药及其药理 》第十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皮肤性病学复习应试指南》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9. 《皮肤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第九章。以非瘤性结节、斑块为主的皮肤病。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年。
10. 《皮肤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第十三章 色素性疾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
11. 《难治性风湿病》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12. 《皮肤病治疗与美容》副主编。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13. 《美容皮肤科学》第三版中文翻译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4. 《皮肤激光医学与美容》第十章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美容专业医师培训教材《皮肤美容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6. 《儿童皮肤病学》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7. 《光皮肤病学》中文翻译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
18. 《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皮肤病学第十三章 色素性皮肤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9. 《皮肤病治疗手册》主译。科学出版社。2010年。
20. Jean Bolognia《皮肤病学》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21. 《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参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
22. 《皮肤肿瘤》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3. 《临床遗传学》编委。上海科技出版社。2013年。
24. 第18-19版默克手册译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014年。
25. 《皮肤美容激光:治疗原理与技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教学
MBBS课程(序号MED130233),2011年开始,2017年度福大学上海医学院核心课程,2016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项目。
科研基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常驻记忆性T细胞通过IL-15-颗粒酶B/穿孔素损伤黑素细胞机制研究(57万,81872544)(第一负责人) 2019.1-2022.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用体外细胞模型和斑马鱼在体模型探讨RNASET2介导黑素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80万,81472901) (第一负责人) 2015.1-2018.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素细胞应激释放RNASET2分子打破免疫耐受在白癜风发病中的机制研究(58万,81171519)(第一负责人)2012.1-2015.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频准分子光诱导黑素干细胞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33万,30872275)(第一负责人)2009.1-2011.12
5.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黑素细胞表达的TLRs:调节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新通道(30万,08JC1403400)(第一负责人)2008.10-2010.10
6. 中华医学会项目:中国人健康皮肤屏障功能和角质层厚度季节性变化的三维CT研究(6万)(第一负责人)2008.1-2008.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酪氨酸激酶通道在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中的作用机制(23万,30471560)(第一负责人)2005.1-2007.12
8. 上海市科委2004年生物医药项目:银屑病治疗方案的最优化研究(5万)(第一负责人)2004.10-2007.9
9.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开发项目:人体黑素细胞制剂及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50万)(第二负责人)2003.10-2005.10
10.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消银合剂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2.5万)(第一负责人)2003.6-2005.6
11. 上海市自然(青年)科学基金: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5万)(第一负责人)2002.9-2005.9
12. 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银屑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IL-18BP的表达(0.8万)(第一负责人)2002.10-2004.10
13. 上海市科委2000年重点项目:黑素细胞异体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机理研究(15万元)(第二负责人) 2000.-2003.12
14. 2000年市科委技术发展基金:肉桂氨茴酸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4万元)(第二负责人)200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