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嘎村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答乡下辖村
顶嘎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科技兴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顶嘎村特色的兴村富民路子,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428.3元,居全县首位。2005年,该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基本概况
要想带领群众奔小康,自己得先做榜样。在全村人对致富路还是一片茫然的时候,巴桑赤烈利用国家贷款,筹集资金6万元,从拉萨等地引进良种奶牛8头,发展起了黄牛改良,目前黄牛改良年收入2300万元。与此同时,他利用政府无息贷款43万元,开办了石材联合加工厂,目前石材加工厂有工人50人,年创收24万元。这两个项目的开发,使他迅速成为全村首屈一指的富裕户。
经济发展
富裕起来的巴桑赤烈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一同致富。他在扶贫济困的同时,更注重智力扶贫,将自己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贫困户,使他们利用一技之长脱贫致富。他把一些技术较差的养殖户带到自家的奶牛场参观,讲解技术要领,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配料降低成本、如何防病治病。巴桑赤烈把养殖户团结起来,成立了顶嘎村奶牛养殖协会,每月召集大家学习技术和观看科教片,开展座谈讨论,互相交流养殖经验和心得体会。在短短二、三年间,顶嘎村的奶牛养殖场面积就增加到了8000余平方米,养殖户年均出栏奶牛5头,人年均收入2000余元。
他还为群众解决了优质种牛问题,带领更多的人通过调整养殖业结构脱贫致富;通过开办石才加工业,解决了3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群众人均创收1000多元……
富了口袋,不能穷了脑袋。巴桑赤烈常说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只有多读书,多学知识,才有出路,科学是没有虚假的,我们农民种田、养殖一样都离不开文化知识。作为顶嘎村的领路人,他家没有一名辍学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巴桑赤烈用实际行动向村民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村带了好头。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2 17:37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