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力
音乐领域术语
音乐能力(musical ability)也称为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先天具备以及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编音乐能力。它包含对音乐的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
相关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将人的智力分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八种类型。而其中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个人对音乐美感反应出的包含节奏、音准、音色和旋律在内的感知度,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例如音乐天才莫扎特。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起重要作用。
类型表现
音乐能力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听觉和情绪感受两部分。如果先天缺乏听觉当然不可能有所感受。音乐听觉的要求比语言听觉高,能听出音的高低,音的方向是渐高还是渐低的,例如C调中123就是渐高,321就是渐低。音的组成是1个、两个、3个还是4个,如C调中1是单音,13是双音,135是3个音,135i是由4个音组成的。区分音的组成即是有鉴别和弦能力,和弦有许多种组成,有些使人感到是音乐小段或成段的终止,有些使人感到还要继续。区别音的组成要经过一段训练,有些孩子通过短期训练就能掌握,另一些孩子虽然学习了相当时间还不能掌握。有人对变调非常灵敏,有些人竟完全不能觉察,这是音乐感受能力不同所致。
某种音乐对一些人是一种享受,而对另一些人是讨厌的噪音,这是感受的选择性问题。音乐是一种不用翻译的语言,有时使人跃跃欲试,翩翩起舞;有时催人泪下,有时像暴风骤雨,有时像旭日东升。音乐使人产生的感受大致相仿但程度不同,有人如醉如痴十分投入,有人却平平淡淡。
有人认为音乐感受能力完全是先天遗传的,不能改变,但经研究证明它会在培养下渐渐提高。例如区别半音和变调的能力,如果在3岁之前经常听到有半音的音乐或伴奏,或者随琴唱出半音和变调,这种能力会固定下来终生享用。如果3岁之前缺乏这种培养,过了7岁就难以再学会这种本领。辨别和弦能力与后天培养更有密切关系,不过年龄要求可以放宽。
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喜欢京剧孩子也很会欣赏,孩子会随着学习各种唱腔和表演。父母喜欢古典音乐、歌剧、流行音乐,也同样会影响孩子。当父母有感受时会从表情和言语中流露出来,就会引导孩子进入境界。难怪有些孩子在音乐中引出种种幻想,如同置身其中,在听的过程中脸部表情和动作都有种种变化。缺乏音乐环境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有这些体会。
音乐的节奏感
音乐中有些声音的强弱和时间长短有周期性规律的变化,构成音乐的节律,在乐谱中将几个音符纳入1小节之内。旋律每小节有两拍、三拍、四拍不等。在每小节的头一个音往往成强音,第二或第二三个或第二四个成为弱音构成了节拍。有些孩子很快能识别旋律为二拍、三拍或四拍的,另一些孩子就不能。由于较快识别旋律的节拍就便于将自己会唱的歌谱写出来。音符节拍还分全音,1/2,1/4,1/8,1/16,1/32等,休止符也有时间之别。很快识别节拍的孩子就善于视唱,能看谱按节拍唱出旋律,对学习声乐和弹奏乐器都十分方便。
节奏感是先天的还是学来的?听旋律拍手打拍子谁都会,似乎并不难学。当然完全不学习是根本不可能懂得乐谱上的节奏和自己谱写曲子。但是有些孩子学习和掌握得很快。另一些孩子学了几年钢琴也还不能掌握,时常在节奏上出错而影响进度,要弹出自己会唱的曲子有时也感到困难。
音乐记忆和表现能力
孩子们都喜欢学唱别人会唱的歌,也会跟着收音机和电视唱歌。当听到旋律马上就想起这是什么歌,曾在哪里听到过,这些都是音乐记忆。音乐记忆力好的人学习就会十分方便。有一位盲人,她用左手读谱右手弹钢琴,马上就将旋律记住。再用右手读谱左手弹伴奏之后,两手就能弹奏。因为她没有视力的帮助,全靠记忆,这种本领就形成了她学新谱子的习惯。音乐记忆除了记住旋律和伴奏外,身体肌肉的惯性配合也很重要。在演奏时往往全身心地投入,肌肉顺势地活动。在熟练时成了自然而流畅的动作,这就是调节肌肉的神经系统受记忆的支配称为熟能生巧。无论唱歌、演奏、指挥、作曲都要经过练习,使之熟能生巧,才有了音乐表现能力。有些孩子唱歌走调,从听觉到声带肌肉的控制都欠协调。轮唱和几部合唱也是一种能力,有些孩子唱歌随大流,不能坚持自己的声部独立地唱歌或演奏,以致不能参加团体的合唱活动,因此能否坚持自己的声部独唱也是考验表现能力的一个方面。有些性格懦弱的孩子不敢坚持,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改正。
即兴作曲是更有意义的音乐表现。音乐感受力良好的人作曲变化多,有感染力。音乐记忆好的人易于借用记熟的旋律作曲,多和快但质量不高。节奏感不强就难以谱曲。儿童涉世不深易于幻想。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称之为运算前期或观念形成前期的2~4岁儿童常以自己的想法看待事物,认为万物都有灵性,太阳和星星都会笑也会哭,万物都有感情,所以童话才有诗意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这个时期儿童随着幻想即兴作曲,如果得到大人的鼓励,把曲子谱写下来,孩子的作曲能力就能得到发展。例如音乐神童莫扎特3岁弹钢琴,5岁作第一首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得到父亲的赞扬,给以鼓励和帮助,18岁时作一部有四个乐章的交响曲29号。他只活了35岁,最后一个《安魂曲》还没有完成,由他的学生根据留下的手稿续完,他一生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至今仍风行于全世界。
培养能力
儿童天生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乃至被扼杀。不少教师注意到了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但对音乐能力的认识还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可以做以下努力: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前提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音乐活动时,一直都处于主动地位,并往往把眼光放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上,关注的是“教什么”,而对于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却只能采取“望天收”的策略。转变观念,确立幼儿主体地位,使原来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将幼儿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改变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都是做到“导而不包”,而更多的是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时间和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例如,学习韵律活动,可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先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动作特点等,然后要求幼儿按个人的理解自由表现,教师在一旁指导提示,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质量,发现好的动作,及时表扬和推广学习,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幼儿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使幼儿园通过音乐教育在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二、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条件
幼儿的音乐能力取决于他们学习、生活环境的“音乐性”的程度,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与启迪,可以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最初发展。曾有资料报告: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亚拿人中,母亲让生下来还不到一周的婴儿去接触音乐和舞蹈,父亲为子女制作小乐鼓,孩子到了2岁时便进入了能学到许多基本技巧(其中包括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的圈子,5岁的亚拿人就可以唱800首歌曲,能演奏好几种打击乐器,还能做几十种复杂的舞蹈动作。这与其说是天赋的作用,不如说环境的因素更重要。为此,幼儿园、家庭都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例如:幼儿在活动时,给他们听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使他们玩得高兴、开心; 吃饭时听些优美的音乐,使之心情舒畅,增进食欲;还可在活动室开辟音乐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幼儿听音、发音和对音乐节奏的反应能力,还可以把液体装在瓶子或杯子里自制乐器,给幼儿带来愉快的创造性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
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因此必须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小班阶段,一般选择有摹拟声的歌曲。这些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且富有节奏的响声、叫声,最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对于年龄稍大的中、大班幼儿,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明显增强,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龟兔赛跑”、“小熊请客”,与动物相关的歌曲“小燕子”、“数鸭子”,以及边唱边游戏的歌曲“蝴蝶找花”、“丢手绢”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容易用动作表现的音乐作品,往往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四、歌曲和舞蹈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 音乐是最易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只要我们巧妙利用音乐的教育原则,从点点滴滴做起,就会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幼儿歌曲中的歌词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弘扬“真、善、美”,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生动、形象的思想教育。如小班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了歌词的内涵,掌握并学会了“大的苹果分给你,小的留给我自己”,体验到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从“好妈妈”的歌声中懂得了妈妈工作的艰辛,我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能麻烦好***道理;在舞蹈“拾稻穗”中懂得了要珍惜粮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可见,美的音乐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教育功能,尤其在品德教育方面,与刻板的说教相比,常会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根本保证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在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过硬的音乐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使自己有广泛的艺术欣赏的兴趣、能力和情感表现力,以自身的礼仪、文化、文学、艺术修养去感染幼儿。
发展方法
让我们观察孩子如何学会母语:孩子首先是浸淫在母语的环境中,接着,孩子开始和成年人交流,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也会用表情、笑声来吸引成年人和他做咿呀学语的游戏,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对语言进行“解码”,直到一年多以后,孩子才可以说出成年人可以辨识的句子。但是,在孩子学习音乐时,成年人却少有这样的耐心,没有给孩子长期提供音乐的环境。为了矫正这样不合理的状况,戈登教授指出,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开展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非正式学习阶段,儿童学会发展他们的听想能力,就是学会用音乐去思考。在这一阶段,孩子出现的不少现象,比如凝视发声源,下意识地摆动肢体,发出各种可能与刚听到的音乐有关或无关的声音,等等,都是孩子吸收环境中的音乐、发展听觉字汇的重要标志。训练有素的教师会捕捉这些线索,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与孩子进行音乐的应答,逐步帮助孩子发展出音乐的听想能力。 “音乐游戏”课堂带来的震撼 我发现了最适合帮助婴幼儿发展音乐能力的方法——音乐游戏。
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音乐游戏”课堂,首先让我震动的,是课堂里孩子的年龄之小。从几个月大的婴儿,蹒跚的学步儿,到4、5岁的孩子都有。
接着让我感动屏息的,是弥漫整个教室的优美的音乐。我们惯常认为,儿童音乐应该非常简单,可是这里的乐曲和念谣却那么优美,那么多样,那么充满音乐性。
课堂上几乎没有语言,大部分的时间,老师边用好听的声音唱歌,边带领着大家做各种游戏,让肢体流动,让纱巾飘舞,或滚球游戏,或围圈跳舞。有的时候,一个辅助的老师会敲一只小鼓。也有的时候,全场和老师一起唱出多声部的合唱。
更奇妙的是,在老师的示意下,全场的成年人会心领神会地突然安静下来,而寂静中,总有几个宝宝会发出一些声音的或动作的回应。敏感的教师立刻根据孩子的回应继续教学,或带领大家模仿孩子的动作,或与孩子一对一地开始了音乐的“问答”。
教室里的气氛和谐,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
把音乐放到身体里
这个教程深深吸引了我,这一教法的创始人戈登教授提出了独特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潜能是人人具有的,但九岁之前儿童的音乐环境的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决定了孩子一生中能否充分发挥他的音乐潜能。贫瘠和不恰当的音乐环境,往往是人们音乐能力的杀手,使得本可以享受多彩音乐世界的人们,对音乐望而生畏。而且婴幼儿的音乐活动,不应该起始于乐器学习或唱歌的训练,而应该开始于身体跟随音乐的活动。孩子要先学会把音乐放到身体里,然后才能放到乐器上。因此,在婴幼儿的音乐学习中,要有大量的伴音乐地肢体动作游戏。
关于小宝宝学音乐的迷惑,父母关心的问题:
问:孩子是应该只听儿歌和古典音乐吗?
答:不是。为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建立宽泛的听觉字汇基础,你可以,也应该给孩子听各种调式和节奏的音乐,包括各种风格,比如你喜爱的拉丁舞曲、流行音乐和地方戏曲等等,只要你和孩子都喜欢就行。
问:我自己“五音不全”,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培养是不是就放弃算了?
答:你的“五音不全”,有可能是小时候缺乏音乐环境所致。但很多研究发现,人们天生都有音乐潜能,关键是需要为宝宝从小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音乐环境。你自己对音乐信心不足,可能导致家里音乐环境不够丰富,所以更应注意多带孩子参加音乐活动,使孩子享受音乐的乐趣。
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4种让父母们在家中和宝宝做音乐游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宝宝发展音乐能力,让他更聪明。
1. 给孩子唱歌: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给孩子哼唱你喜爱的各种歌曲,不要以为录音机里的歌星比你唱得好。对孩子来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哼唱产生的现场示范作用超过任何歌唱家。如果你天性羞怯,可以避开他人,把自己想象成歌唱家,用能让孩子察觉的动作,深深地吸一口气,有表现力地给孩子演唱。因为儿童起始于模仿,如果光用语言来告诉孩子怎么唱歌、怎样随音乐动作......孩子是学不会的,必须要有大人在孩子周围做出唱歌、随音乐做动作等示范,只有让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学会。
2. 和孩子玩声音应答游戏:如果孩子开始咿咿呀呀地好象对你唱歌,可以微笑地注视着孩子的眼睛,模仿孩子的歌唱,让孩子知道,她的歌声对你来说是多么美妙。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玩越唱越快、越唱越慢、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唱、对唱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模仿是什么意思、应答是什么意思,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进步。
3. 动作游戏: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拉锯扯锯”等有节奏地晃动身体的传统游戏。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小手和着音乐跳舞。随音乐节奏舞动身体,是发展宝宝音乐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而传统游戏中的这些活动,用古老的方式使孩子从小浸渗在音乐与文化中,是人类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发展儿童音乐能力的手段。
4. 手指谣:和孩子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虫虫飞”,“大拇哥,二拇弟”等等。手是孩子地的第二个大脑,常见1、2岁的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但玩手指谣时却能安静地坐在妈妈身边。而且活动手指能在健脑强体的同时,有韵律的儿谣也将孩子带到有趣的音乐活动当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3 01:31
目录
概述
相关理论
类型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