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
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
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二月里来》,听了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闻到解放区泥土的芳香和新鲜的空气;印尼克桑先生1940年创作的《梭罗河》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国外的印尼侨民听到这首歌时,常会激起思念祖国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动的热泪。广大
青少年学生应广泛地、大量地涉取,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在听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努力。如背记
乐曲的主题和旋律,倾听音乐的节奏特点与和声效果,听出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或欢快跳跃、或优美抒情、或热烈奔放、或深思怀念、或舒展辽阔、或起伏跌宕)。熟悉声乐曲要知道声乐的各种
演唱形式,听出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熟悉
器乐曲要知道器乐的各种演奏形式,听出常用民族和西洋乐器的音色,初步懂得各种乐器的性能与表现力。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
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尽量多的音乐文化知识。如: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
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曲式和体裁。同时要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
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并形成习惯。因为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青少年还可以掌握一门乐器。亲身实践,来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到我们生活中去。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通过二胡的亲身实践,为我国乃至
世界音乐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
态度。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选择什么美的审美对象,在很在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素质培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即学生自己要多动脑,勤实践,老师要善于积极地引导和指导,同时,文艺市场应该为我们
青少年一代创设良好的外部音乐环境,让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