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前身为《
中国翻译》编辑部1986年开始年年举办的“青年有奖翻译比赛”。《
中国翻译》杂志社将
韩素音女士有关翻译的一段肺腑之言印在了获奖证书上,以之共勉:“翻译是一项高度创造性的工作。为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人民交流,我们有责任重视、做好这项工作。”
1989年3月,中国译协的老朋友韩素音女士访华期间,与《
中国翻译》杂志主编
叶君健在京见面。韩素音女士一直非常支持中国的翻译事业,在了解到正在举办的这一青年翻译奖后,当即表示愿意提供一笔赞助基金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经过商议,《
中国翻译》杂志决定用这笔基金设立“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1989年原名为“第四届青年有奖翻译比赛”的大赛,在揭晓活动中便改称为“第一届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本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至2012年已举办24届。竞赛目前分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奖项,参赛者限定为45岁以下的青年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每年《
中国翻译》杂志第一期(1月15日出版)公布竞赛原文和规则,同年5月30日截稿,杂志第六期(11月15日出版)公布获奖名单以及参考译文、参赛译文评析。本竞赛以其优秀的选材、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对评审结果的详细解读,而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青年的积极参与。是中国翻译界目前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比赛,发掘和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致力于翻译事业。
2003年,第十六届“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颁奖仪式上,
唐家璇国务委员发来贺词说:“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我很支持,希望能逐年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韩素音(HanSuyin,1916.9.12--2012.11.2),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曾先后在
燕京大学和比利时
布鲁塞尔大学就读。
1952年,她的自传体小说《
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好莱坞据此改变的电影《
生死恋》获三项奥斯卡奖。韩素音的作品几乎都与中国相依相恋。她多次会见和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
1980年代以来,韩素音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如自传《
伤残的树》、《
无鸟的夏天》、《
凋谢的花朵》、《吾宅双门》、《
再生凤凰》,小说《
青山青》、《
等到早晨来临》、《
迷人的城市》及传记《周恩来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韩素音为奖掖后学,鼓励文化交流,捐资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中印友谊文学奖和普及英语奖。其中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是我国翻译界最高奖项,被称作翻译界的“
奥斯卡”。
2007年4月,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引进、出版了在西方世界风靡了半个世纪的《
瑰宝》(中文版),使这部书写中国的经典小说终于回归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