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华, 1977年生于河南获嘉。2001-2002年就读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主要课程班, 研究方向:当代美术批评。现为北京延和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人简介
韩伟华,1977年生于河南获嘉。2001-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研究方向:当代美术批评。现为北京延和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世界收藏联合会书画委员会理事。
世界华商(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签约画家。
个人展览
2002年E-219空间韩伟华个人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2003年“直指人心”韩伟华当代艺术展, 北京七色空间;
2006年“意趣天成”韩伟华作品展, 北京ZG艺术中心;
2010年“致虚&守静”韩伟华作品展, 上海800艺术区;
2011年“水墨舱”韩伟华作品展, 上海水墨艺术博物馆;
联合展览
1999年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美术作品展, 获铜奖,
河南美术馆;
2000年入选二零零零年广东省油画大展,
广州美术馆;
2001年入选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 获优秀奖, 天津市美术馆,
2002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助教与研究生主要课程班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2002年“芯片的心”当代油画展, 北京BS艺术车间;
2003年“阉割时代的欲望” 韩伟华&黄阿线作品展, 北京酱艺术中心;
2004年参加“游走”六人油画展, 千年时间画廊;
2004年入选“当代艺术百人” 展, 北京千景画廊;
2004年入选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 获铜奖, 河南美术馆;
2004年“不是东就是西” 韩伟华&黄阿线作品展, 发发画廊;
2005年入选二零零五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温州展览馆;
2005年“有情绪的水墨”6人纸上作品联展, 北京BIAC艺术中心;
2006年参加第三届北京上苑画家村开放展, 北京上苑画家村;
2006年作品入选黎昌第四届全国青年中国画作品展, 获优秀奖, 中国美术馆;
2006年“有情绪的水墨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 北京ZG艺术中心;
2007年“中国新书写”油画国画展, 北京三月画廊;
2007年“第五届张力表现主义” 水墨画展, 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
2007年宋庄水墨同盟交流展, 东区艺术中心;
2007年 “记忆”当代艺术联展, 北京纽约艺术空间;
2007年 “中德当代艺术论坛”, 德国卡塞尔车站艺术区;
2008年北京BS1当代美术馆2008年度艺术提名展, 亚洲当代艺术博物馆;A
2008年“釜山2008国际现代水墨画展”, 韩国釜山;
2008年“符号学水墨”第一回, 798玛斯德比艺术中心;
2008年“会心达意”中国绘画展, 德国敦伦美术馆;
2009年“水.光阴”重庆国际涂鸦艺术周, 重庆501当代美术馆;
2009年“水墨纪事”八人展, 伊德艺术中心;
2009年“法象笔意”——中韩绘画邀请展, 大象艺术空间;
2009年“致虚极 守静笃”:张肇达&韩伟华作品展, 伊德艺术空间;
2009年“首届燕格柏艺术节”水墨单元:中国方式, 燕格柏美术馆。
2009年“大家一起玩”艺术展, 798原色生活画廊;
2009年作品“桌上的记忆”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09年“推手与对话”纸本作品展, 纽约上州艺术空间;
2009-2010年“后文人”:中国水墨双年展林州展区/林州碑林博物馆; 上海展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北京展区/北京尚元素美术馆;
2009年“后文人1”, 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2010年“后文人2”, Ethan艺术中心,美国纽约;
2010年“新境”中国经济新文人水墨邀请展,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展厅;
2010年“自行车与人”参加第一届798多媒体艺术节摄影单元, 北京;
2010年“第二届燕格柏艺术节”水墨单元:“中国方式”, 燕格柏美术馆。
2010年第一届草场地双年展主题展“水墨中的水墨”, 北京;
2010年“来自中国的新水墨”作品展, 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
2011年“水墨NO.1”作品展, 上海多伦现代艺术馆;
2011年“书法NO.1”作品展, 上海水墨美术馆;
2011年“第三届燕格柏艺术节”水墨单元, 燕格柏美术馆;
2011年“第一届水墨文献双年展”中国现当代水墨1978-2011, 上海800艺术区;
2011年“激浪水墨”作品展, 纽约依森科恩画廊;
2012年“东渡墨象”传承与蜕变:中国当代水墨展, 东京都美术馆;
2012年“水之道”六人新水墨作品展, 798感叹号画廊;
2013年“纸龛”庞永杰、韩伟华、陈量三人画展,功成事遂空间;
2013年“造境”当代水墨艺术展,山东招远美术馆。
作品点评
笔下的水墨荷花图象
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邓峰
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中,荷花的体裁并不少见。这其中有植物本身的美对观者的吸引,也有佛教文化中禅宗境界对人的影响。韩伟华笔下的荷花图当属于后者。韩伟华出生于七十年代。在成的过程中西方教育的影响应该是会比较深入的影响到他的生活及秉性。但或许这其间有韩的出生地在河南的原故,使得中国魏晋以来儒、道、释的合体文化在其身上得到了反映。更深一步来谈画家于公元2000年有缘在广州的光孝寺做了佛家的居士。原因归一,所以伟华选择以荷为题材入画就显得理所应当。
禅意绘画的路线虽已确定,但画家却很不喜欢禅意画中士大夫业余状态下的过于随性的作品。伟华更加欣赏的是南宋末期佛门高僧法常作品的意境,也同样喜爱明朝中叶花鸟画大家陈淳的逸趣。从形态上来分析的这二位高士不但具有士大夫群体的高洁,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更为深厚的能精于深度的绘画功底。韩伟华自己的认识是,对于一幅好画来说,画面不但要格调高,把要说的东西说明清楚也是同要重要的能力。
这种对画面更深入的要求,应该来自于其多年学院教育的结果。本科的油画训练及研究生时期的美术史及艺术批评方法论的课程设置使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通了纵向和横向两条思维的脉络。西学的造型能力和画面结构的理性分析都使得他笔下的水墨图象与别家的作品在面貌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个点上又使我想成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江美院的老院长潘天寿先生在自己大谈传统的同时,西方的构图和来自中国民间的形象趣味已经在不经意间进入到他的画面中了。笔者记得在刘晓纯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业书的序言中对于传统曾有这样的言语:“传统是创造出来的,民族性也是创造出来的。今日之创造就是明日之民族传统。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不会满足于昔日之辉煌,她要创造自己的当代艺术。”虽然韩伟华在美术史的长河里有自己太多仰目的失贤,但毕竟他还是一个活在当下的,受时代因素影响的人。古人的东西虽好,但如果在创作上完全进入其中你只能成为“古人艺术上的奴隶”。笔者以为清人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论应该是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财富。200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温州展览馆举行的二零零五全国中国画大展上,韩伟华就尝试着拿出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水墨花卉作品。在他所描绘的一幅幅与植物有关的图画中,其实更多的是在描绘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它们暗合的恰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上韩伟华的水墨作品得到专家和大众的双重认可及赞扬。
谈到这里,我个人以为韩伟华在此领域的路还远远没有走完。依我对画家本人的认识,这个“能量”很大且不知疲倦的年青人一定能象艺评家刘晓纯先生说的那样,今日之创造就是明日之民族传统。我祝愿这位年青艺术家在今后的艺途上能为中国艺术的成长添砖加瓦。
韩伟华水墨自由状态
文/袁振西
当“当代艺术”在颠覆体制内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赢得了全世界对它的喝采。然而百年中“中国画”一路蹒珊走到今天,虽多次受到当代新观念水墨画家的挑战,也还是没有彻底被颠覆!当代艺术水墨画家中重量级学术型的探索者也还没有得到历史的定论,我想再过几十年来看中国这段时期的当代水墨所表达的思想和技术深度,可能会更准确一些。如果说当代水墨队伍中有影响的人物吴冠中先生,他基本上是偏向西方文化,在艺术上他并没有真正的拿来,甚或可以理解为他被西方文化“洗脑”而最终没有达到中国传统功力百炼成钢的妙境。
国画界更象中国的足球界,它何时能走进世界杯,有世界话语权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从目 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现有的体制阻碍了发展的动力,因为学术崇高一旦受到来自政治和市场的干扰,就会使中国画坛更加混乱。不管怎么说,历史发展还是会往前走,区别只是曲线的快慢而以。从中国画传统到当代艺术水墨群,中国画界更多是半个世纪以来受体制内影响,基本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因而带来思想的自封,变为政治带动市场的表现,是所谓的传统恶习影响中国人几千年走到了当代。传统的中国画到了现 在就象是八股文一样 思维改变很慢,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这也是令当代艺术水墨画家轻视的原因。而当代艺术水墨画家的观念总是受前卫艺术行为,多媒体,装置的启示,现 在的情况是观念总走在中国画传统的前面,而忽略笔墨功力本身的修为,如果能将传统功力融合当代艺术水墨里面,有大厦不倒的根基,这才是当代中国画转型到当代艺术中水墨画的价值,才可能是中国画具有当代性的世界意义,观念可以一日一变,功力需要五十年以上修为,不能修的不易去颠覆。走到观念水墨与实验水墨圈,观念是时代的产物,每年有多少新青年会拿出更观念更前卫的作品来,今天的前卫就是后天的陈旧,功力修为到极致后,就需要时间来实现了!几十年几百年后还是会有人崇尚,这就是好的,传统笔墨的文化魅力。
从中国画转型到水墨当代艺术家,可谓璨若星辰。韩伟华就是这样在水墨研究方面很前卫的艺术家。在国画界大多数画家不了解当代艺术的同时,他们无知的表现出对当代水墨及其创作者的冷漠封杀和排斥。一味追随政治体制下形成的惰性,而无法自省成为政治奴性沾沾自喜的时候,艺术家韩伟华从传统直接进入当代,到后来又延伸地做了和水墨有关的行为艺术,这种对艺术的真诚,使的伪学术相见形秽。在传统和当代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伟华很快就得到了众多名家的认可,其中更是和名家范扬先生成为了忘年之交。09年,在林州水墨双年展的开幕式上偶然认识了伟华。三十来岁的青年画家在学术活动的组织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另外,伟华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业绩方面有据可查的成交就近百万元,令多少想走入市场的画家羡慕不以,而他面对学术之外的杂事总是淡然处之。实际上他真正热心的还是当代水墨艺术这块阵地。他在所谓“学院造型的框架里带着枷锁”走了十几年,凭着自修与悟道他打开了枷锁还艺术人性的解放,从而走入当代水墨艺术。由此可见他的智慧与才情,他就是这样一个从中原走到北京的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中原大地的骄傲。
伟华这近几年的创作.展示了他创作时的学术方向,尽力在解决传统与当代水墨画家的不足,这样的命题无疑是当代中国画在学术高端最应探索与发问的矛头所指。中国画家只有打通东西方,真正走入当代,才有可能达到世界共识,才可能让中国画这一有着很深民族情结的东方古老画种得到世界真正的认可。吴冠中曾提出“笔墨等于零”的问题,他是在破坏传统文化而不是建设好传统文化。而且,他连自己也还没有解决好传统笔墨功力的问题,又怎么能去说服水墨画界的同行呢?最后他的言论只能使得中国画坛争论不休!当前,当代水墨艺术群体在学术上担当着承前启后,延续中国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的重任。伟华也明白传统与现代传承问题。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真正的艺术家是不庸俗的,我相信艺术家韩伟华在水墨意象之中终能修成正果;有法无法,法中自立学术终极追求。
袁振西写于北京房山 2010.8.10
韩伟华 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津县陈庄镇人,1945年3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1967年6月,毕业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1967年7月至1973年10月,先后在利津县傅窝中学、陈庄中学、县教育局工作;1973年11月至1984年5月,在利津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1984年6月至1988年6月,任广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1988年7月至今,任东营市广播电视局局长、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东营日报》社社长,市社科联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