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兰运河
加拿大南安大略的水道
韦兰运河(Welland Canal ) 加拿大南安大略的水道,它使南方的伊利湖和北方的安大略湖之间能通航大船,并成为圣罗伦斯航路的重要纽带。
简介
由于连接伊利湖安大略湖的天然河流尼加拉河有瀑布和急流,无法通行,所以需要有一条运河。韦兰运河从伊利湖上的科尔本(Colborne)港到安大略湖上的威乐(Weller)港,长44.4千米,最浅处深9米。两湖之间水位差100米,用8道水闸来调节,可通行70米长的船。第一条运河于1829年通航,从达尔豪西(Dalhousie)港通到鲁滨逊港。1833年向南延长到科尔本港,1871-1887年加宽。1912年开始修建新运河,1932年通航。1972年完成运河南段的疏浚。
在加拿大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1829年开凿。二十世纪初因人口激增和工业发展需要而重加疏浚,于1932年完工。全长44.4千米,深8米,宽61米,从克伯尼港至威乐港共有8个水闸,可供较大轮船通行。货运以铁矿、小麦、煤、玉米、钢铁、大麦为主。
建造过程
韦兰运河是圣劳伦斯海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29-1844年):由一家私营公司韦兰运河公司修建,1833年建成,全长44千米。有40个木制船闸,最小船闸尺寸为33.5m×6.7m×2.4m。木制船闸的维护费用很高,1839年由政府收购。
第二阶段
(1845-1886):运河深度增加到2.7米,船闸数量减少到27个。新的船闸是圬工(石砌)结构,尺寸为长45.7m×宽8.1m。1848年,蒙特利尔和安大略湖之间建成了一条航深为2.7m的运河,船舶可从伊利湖航行至下游的圣劳伦斯河
第三阶段
(1887-1931):有26个石砌船闸,尺寸均为长82.3m×宽13.7m,限制性航深4.3米。1881年新运河部分投入使用,1887年运河全线深度达到4.3米。
第四阶段
(1933-至今):运河全长43.4千米,全线深度达到8.2米,由8级船闸克服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99.5米的水头。
河上船闸
韦兰运河上的船闸使得船舶能够绕过尼亚加拉大瀑布,是加拿大20世纪十大公共工程之一。
韦兰运河上的船闸由下游至上游方向从1至8顺序编号,由圣劳伦斯海道管理公司尼亚加拉地区分部负责运行管理。4、5、6号均为双线连续3级船闸,共有人字门及其启闭机24套,阀门及其启闭机27套,船舶防撞装置6套,双轨活动铁路桥1座。1、2、3、7和8号为单线单级船闸。
韦兰运河1-7号船闸的平均提升高度为14.2米。位于伊利湖的8号船闸是适应湖水水位进行最终调节的控制性船闸,其提升高度为0.3-1.2米。闸室尺寸长233.5m×宽24.4m×坎上水深9.1米;河道水深8.2米,允许通过船舶的最大尺寸限制为:长225.5米,宽23.8米,载物吃水深8米,这种大船可以运载29000吨铁矿石或38700立方米货物。每个船闸在大约10分钟时间内充水9万立方米,船舶经过每级船闸大概需要花费45分钟。
圣劳伦斯海道管理公司在韦兰运河设有一个现场交通控制中心,布设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以随时了解船舶的方位和过闸情况,减少了船舶滞留并提高了航运安全度,航行安全保障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船舶通过圣劳伦斯海道需要交纳通行费,安装导航设施及GPS船用终端,必须遵守加拿大航海机构和圣劳伦斯海道管理公司制定的制度和规则。
船舶过闸需要交纳过闸费用,需要提前向交通控制中心提交计划,计划提交途径:internet、电话和传真;船闸和船舶通过电话、VHF与交通控制中心联系;船舶与船闸联系,上行用17频道,下行用20频道;船舶与交通控制中心联系用9频道。
每个船闸配置检查员、船闸操作员和系缆解缆员3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每个船闸人字门、阀门、铁路桥和防撞装置的运行、日常维护、应急处理,指导船舶进出闸,协助系缆解缆,收集运行数据,检查船闸、救生和消防设备,对人字门和阀门进行润滑处理。每个船闸设置三个现地操作室,操作室配置计算机系统和工业电视系统,操作员通过现地计算机系统进行闸阀门、防撞装置和铁路桥等设备的操作。
圣劳伦斯海道管理公司建有专门的inter网站,可以免费登录,通过这个网站,可以及时了解船舶参数(尺寸、载荷),船闸参数,船闸运行情况,过闸计划等免费信息,还可以获取其他收费信息。
由于冬季河道结冰,每年停航3个月,设备设施的维修一般在停航期进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2 10:5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