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第三中学
辽宁省鞍山市公立中学
鞍山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级中学,鞍山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学校、鞍山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金牌学校。
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伪满时期:中央小学
1945年:复兴小学
1949年:永乐小学
1951年:成立鞍山市第三中学(初中,在一中、二中校舍上课)
1951年9月:迁入省荣军学校校舍(现二高职院内)
1952年9月:迁入现校址,辽宁省重点中学
1958年:招收高中班
1961年:试行中学5年一贯制
1964年:郭沫若题写校名
1978年:省重点高中
2004年:省示范性高中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建校七十年来,鞍山三中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一所独立示范性重点高中。学校由中央校区(主校区)和兴盛校区(南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61859㎡,总建筑面积达33076㎡,学校有“行知楼”、“格致楼”、“致远楼”、“睿新楼”、体育馆等建筑。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草木葱茏,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所。学校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先后建立了高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篮排球、乒乓球专用场地,增添了多种体育器材,扩建了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多媒体演示中心,安装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两个校区(南校区为高三教学区)占地面积56688㎡,生均占地27.31㎡。学校建有教学楼(2座)、综合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建筑, 建筑面积为26682㎡,生均建筑面积12.85㎡。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监控管理系统。 如果学生有机会漫步三中校园,一定会被那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气氛所感动。 到处洒满阳光。6层教学主楼终日沐浴在金晖之中。东侧的实验楼、西部的体育馆、师生食堂、浴池,操场北侧的综合图书馆,各种建筑错落有致、相映成辉。再配以草地、花栏、杨柳树木,爬藤灌木、棚架盆景。实验楼里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室的先进仪器会令人眼花缭乱;语音室、微机室、电化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综合图书馆楼里,五颜六色、林林总总的上百种报刊杂志让人目不暇接;体育馆里有标准的场地和齐全的器材。
规划中的游泳池、活动厅的建成更会使学校锦上添花。 三中已成为鞍山学子心中的圣殿。其“硬件”令人钦羡不己、神往心驰;其“软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走出的人才,如辗钉可赛金刚钻、楔铁如入泥;如担担,可将大山挑起。 在德育方面,其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和学校荣誉室,完善德育教育基地,使思想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在教学方面,其既注意加强常规量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又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师资力量
鞍山市第三中学现有51个教学班,3000余名在校生。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73名一线任课教师中,高级教师72名,博士1名,硕士20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54名,国家级模范教师和省特级教师5名,省市骨干教师23名,全校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办学成果
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教育扶贫先进单位”,被国家考试委员会确定为“九五”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和先进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体育基点校”,被国家教育部、教育学会评为“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优秀组织单位奖。并被命名为省艺术示范校、辽宁省花园式单、省图书馆工作示范校、省园丁创业先进单位、省校园艺术化工程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鞍山名校、市模范学校、市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先进党委、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卫生模范单位、市推广普通话示范校、市教师继续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百余项,受到省、市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达50余人。
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
鞍山三中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尊重,和谐”的校风。学校以“敬业、爱国、修身、康强”为校训,以“用创新理念,办特色学校”为办学模式,构建了“以学年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机制,夯实了争创高素质、有特色、现代化的全国示范性高级中学的坚实基础。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展开。扩建了校史馆、荣誉室,完善德育教育基地,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我校在注重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作用,创办了《春华秋实》、《摆渡人》等校园刊物。
教育教学
学校始终视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尤其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大胆引进省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改革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常规、量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检查评估体系,使学校形成较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考试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学校承担并完成多项全国及省市的教改项目。年年春华换来岁岁秋实,多年来,学校综合升学率稳定在98%以上。
鞍山市第三中学以“凭教学质量办名校,靠多元选择办特色校,以和谐发展社会满意办示范校”为办学目标;以 “敬业、爱国、修身、康强”为校训;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逐步实现了“用创新理念,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模,86届毕业生孙左玲在高考中夺得市理科状元桂冠,被清华大学录取;该校94届毕业生刘炜莉以669分的成绩获鞍山地区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95届毕业生赵冶虹夺得了市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不胜枚举。进入新世纪,2004、2005连续两年获市教育局颁发的教学效益一等奖。2004年高考600分以上超出指标31人,一本实走率45.22%,二本实走率46%,本科以上升学率96.33%,综合升学率达97.25%。2005年在2004年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本实走率达54.41%,位列鞍山市第一中学之后;二本以上实走率为92.91%,列鞍山四城区第一名,本科综合升学率96.79%。2006年高考,取得了一本实走率36.02%,二本实走率43.94%,本科以上实走率88.14%。 2009年一本上线人数172人,其中:最高分655分;二本上线人数581人。在全市各级重点高中中位于前列。
交流合作
化隆班
1997 年,辽宁省对口帮扶青海省 14 个贫困县的工作全面启动。鞍山市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结成了帮扶对子,而教育帮扶则成了两地政府最大的共识。鞍山三中响应扶贫号召,成立化隆班,从化隆县中考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为化隆回族自治县培育人才。化隆班每三年招收一次,每班40人。2004年开始改为每年招收一次,每班20人(自费生除外)。2004年,应海南州要求,鞍山开设“海南州班”。“海南州班”包括32名海南州优秀学生,与原“化隆班”贵德县的8名学生。
1997年至2011年,鞍山市第三中学共成立了8期化隆班,招收了324名化隆学生。
AFS国际交流
自2006年起,鞍山市首次接待AFS交流学生。2008年第一批AFS项目交流学生来到鞍山市第三中学学习,截至2015年,连续八年接待了九个国家37名交流学生。
未来展望
七十年不平凡的建校史,三中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收获了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仍感任重而道远,鞍山三中师生员工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把学校办成全国高级中学而努力奋斗。
地理位置
鞍山市第三中学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民主街130号。南校区位于铁西区交通路46号。
参考资料
鞍山市第三中学简介.鞍山市第三中学.2019-09-02
鞍山市第三中学简介.鞍山市第三中学.
鞍山迎来AFS交流学生.新浪新闻.2006-09-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4: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