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博物馆
意大利面条博物馆
面条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展出了不同时期的面条产品以及加工器具,从最早的擀面杖、和面盆,到后来的切面机、面条生产线等等。众多实物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面条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简介
面条博物馆,位于古城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通过实物和图片叙述了意大利面条900年的发展历史,用生动的史实告诉人们,意大利人是怎样将一种普通的食品发展成一种文化,并将它传遍世界的。
发展历史
对于面条的起源,世人有多种传说,均具有神秘色彩。有一种传说是意大利那不勒斯人发明的,马盖罗尼就是发明人的名字。但据1929年美国《面食杂志》刊登的文章讲,意大利的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意大利的,传说当时他们看到两个中国人在用一种器具造出长长的面条。他们回到意大利后,就将这种做法传给了意大利人。但据博物馆中收藏的史料记载,面条最早还是由意大利人发明的,不过不是那不勒斯人,而是西西里岛人。早在1154年,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巴勒莫城已经开始制作面条了,当时只能利用阳光自然晒干,这比马可·波罗去中国的时间早了一个世纪。之后,意大利又相继出现了3个面条制作中心,其中北部的港口城市热那亚于1244年开始制作当地有名的利古里亚面条,1295年那不勒斯开始生产“笔管式”空心粉,1338年波伦亚开始生产“蝴蝶状”面条。
馆藏文物
展厅根据时间顺序陈列出不同时期的面条加工器具,从最早的擀面杖、和面盆,到后来的机械化生产设备,许多历史图片记载了历史上不同地区制作面条的场景,成挂的面条在阳光下晾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先进的面条加工机械应运而生,从初期出现的和面机、切面机到后来的面条生产流水线,使和面、切面、烘干、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
馆内还辟有专门介绍面条科学食用的展厅,清晰的图标显示出面条在沸水中煮熟的变化过程。以前只知道意大利人喜欢吃稍硬一点的面条,看了图表才发现,其中还有许多科学道理。据图所示,水开后,要放适量的盐进去,之后再将面条放入锅内,加大火力,两分钟后关掉火,将锅盖上,根据面条的形状决定焖的时间长短,然后再将面条捞出食用。这样煮面虽然有点硬,但不会破坏面条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意大利生产的面条包装上都标有煮面条的时间。平时到朋友家做客,他们确实都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操作。
建筑布局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对面条的原料小麦的介绍。意大利的小麦有硬小麦与软小麦之分,意大利面条的原料均为硬小麦。面条的颜色微黄,人们以为是放了鸡蛋,其实那是小麦本身的颜色。软小麦的面粉呈白色,在意大利是用来做面包、比萨饼等糕点用的。两者明显不同,从营养价值上看所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成分也不同,因此,博物馆里写着一句名言,“如果白麦粉为银,黄麦粉就是金”。由此可见,意大利人从古至今,一直视面条为宝。
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通过实物和图片叙述了意大利面条900年的发展历史,用生动的史实告诉人们,意大利人是怎样将一种普通的食品发展成一种文化,并将它传遍世界的。
旅游
这座面条博物馆因属于私营,门票照收。买票后,售票小姐递过来一副耳机,这样在博物馆内就可以边看边收听解说,解说有意、西、英、法、德、日6种语言,对外国游客非常方便。
名气
意大利面条已成为世界的宠儿。今年的世界面条大会,参加国多达27个。美国纽约著名的“7月4日大胃王”比赛中,意大利面条大赛已成为保留节目,今年的比赛中9名参赛者在短短8分钟里吞掉16.2公斤面条,平均每人吃掉1.8公斤;今天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都可以找到意大利面的踪影,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国际空间站的食谱里,意大利面条赫然在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0:1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