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势,读音是miàn shì。亦作面埶。意思是①方面;形势。②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解释
①方面;形势。②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出处
①方面;形势。
《周礼·考工记序》:“或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審曲面埶,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及陰陽之面背是也。”
孙诒让 正义:“ 鄭鍔 云:‘審曲者,審其曲也。面埶者,面其埶也。材有曲直,直者不待審而可知,審其曲者,然後見其理之所在。埶有向背,背者不可向以爲用,面其埶然後順其體之所向。’……與 先鄭 異,亦通。”
②后据 郑 注引申为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面勢周大地,縈帶極長川。”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敢謀土木麗,自覺面勢堅。”
宋 程大昌 《北边备对·黄河四大折》:“ 黄河 自 鹽澤 西來,暨達 潼關 ,其面勢所向,凡四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