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敝,汉语词语,拼音是mǐ bì,意思是残破,凋敝,出自《
礼记·少仪》。
《
礼记·少仪》:“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
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馀年,未见种蠡之功而见靡弊之効。”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比常念淮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凶竖煦濡饮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
宋
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昔先帝用兵累年,虽中国靡敝,然夏人困折,亦几於亡。”
《
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一本作“靡獘”。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杨倞注:“敝,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