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黄
传统戏剧
靠山簧又叫靠山吼、靠山黄、“豫西调”下五音、或西府调,也被称为靠调戏,它是河南梆子中的牡丹,是清代,公元1736年-1796年(乾隆年间)流行于河洛一带的“十字调”梆子腔与传布在伏牛山麓的“靠山簧”(俗称“靠调”)相结合的产物。
内容简介
靠山簧最早多流行于豫西山区。以宜阳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临汝县汝阳县为多。冯纪汉所著《豫剧源流初探》一书称靠山吼为豫剧西府调形成的基础。人们对“靠山黄”解释说法不一。一说为靠山里的黄戏。另一说,这种戏靠山搭台、唱腔粗野、谓之“靠山吼”。而靠山黄老艺人们却说它的部分曲牌,如(一锤安)(三起腔)等,一句唱词唱三次,下三次鼓簧,两次重复去词,短句靠在长句上,谓这“靠三簧”。
靠山黄已经能演《闯幽州》《赶元王》《下燕京》一类行当齐全的大戏。只是伴奏比较简单。文场上只有两根皮胡琴(京胡)和一柄马蹄号。武场上一面大皮鼓,一副枣木梆和一面堂鼓。所唱曲调有(一槌安)(连板)(三起腔)(滚板)(单头韵)(散板)(二八)(流水)唱腔的句末或句中带讴。牌子曲有(青阳)(哪咤令)(得胜歌)(新水令)等,演出剧目多是袍带戏和靠把式戏。象《八大公篡朝》、《铡太师》、《雷振海征北》、《战宛城》。也有旦角戏,象《破天门》、《刀劈杨藩》、《辕门斩子》。演员表演质朴粗犷。出场演员先做提鞋动作,再做开门动作,旦角演出绑矮跷。道具一般是真刀真矛。
历史渊源
相传,靠山黄源于弋阳腔。靠山黄起源有东来说、西来说之分。东来说认为靠山黄是豫剧前身的一个分支流传进山以后,由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本身无改进能力,被凝固。是豫剧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西来说认为,李自成义军在豫西活动八年之久,其军戏秦腔影响地方小调而成。或众多陕西商号会馆带进秦腔演化而成。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6 00:5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