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营性国有
资产管理是指非经营性
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和处置等方面,按照一定的
规则或规范所进行的计划、
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
内容介绍
以产权管理为核心而形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包括:
①产权登记管理。就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定需要,按会计制度的资产分类要求,将资产的有关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在规定的帐册、表格、卡片上的财务活动过程。
②投资和收益管理。由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形成的依赖性和占用无偿性等特点,因此,这类资产的投资管理将逐渐成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使用管理。有效使用资产,是保证各项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完成的前提条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是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以保证资产的合理、有效、节约使用为宗旨,按照国家政策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对资产组织运营的行为。
④监督管理。既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简言之,就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所有者对使用者的使用管理行为进行检查和督促,并使其行为规范化、合法化。其基本内容包括: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地遵守;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资产的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资产的使用情况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节约”使用;资产的统计报表数字是否真实、完整。
⑤处置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系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独立的财务(经济)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变更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注销产权等活动。
⑥
经营管理。是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目前主要是指那些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国有资产和事业行政单位出租的国有资产。其经营管理参照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
管理特点
一是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保证完成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王作任务的物质条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承担资产增值的任务。
二是其形成的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基础,也有部分业务收入和捐赠。
三是占用单位的使用是无偿的,
分类
根据管理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部门的管理、各主管部门对所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占有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单位的管理。
基本要求
①合理使用。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配置、使用资产。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属性,都有适应范围。国有资产也一样,其实物形态,都有其一定用途规定的使用范围,不能超出其用途和范围去使用,否则,就有可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给国有资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房屋使用超过原设计能力去加层就会倒塌;各种仪器超负荷运行就会损坏等等。昕以按照国有资产本身固有的特性使用国有资产非常必要。过去,我们一些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中盲目乱用.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做到合理使用,就应当按资产的特性和客观要求办事,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②有效使用。是指在
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实现预期目的。长期以来,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注重使用效益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有的只用不修,造成原有资产使用价值提前报废;有的使用无计划,无管理,造成使用效益下降;还有的自行改变资产的隶属关系,造成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还有的将国有资产变为已有,把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于职工个人,使国家的资产蒙受损失。所有这些问题,都违反了资产有效使用的要求,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以后,要切实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
③节约使用。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尽管国家财政每年列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经费逐年增加,但仍远远不能适应上述单位发展的需要。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而且,从发展的趋势看,国家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对这些单位的财政支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大力提倡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仅对国家列支的经费要节约使用,而且对已形成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更要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管理方法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