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诗提供和描述了鲜为外界所知的关于非洲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宗教、价值观、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法农认为,“这些最原始、最野蛮、最一致的民族特征恰恰是捍卫民族文化的最热情、最有效的方式”(Fanon 1591),是我们了解昔日和今日非洲文化的窗口,也为研究带有非洲文化和传统色彩的美国、英国、加勒比海地区黑人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知识。解读非洲史诗带给读者的挑战性与其带给人的遐想和愉悦是平行不悖的。
非洲史诗是的
精华,由于
非洲语言的
多样性,
地域间的相对独立性,外界对非洲史诗的了解较少.非洲史诗大致可分为七大板块:中非史诗、猎人传统与史诗、索宁克传统、松迪亚塔与曼顿传统、赛格与巴马拿史诗、福拉传统和近百年来出现的传统.史诗中反映的关于非洲各
民族的
社会、
历史、
宗教、
价值观、
艺术等多方面的
文化元素,是我们了解这些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宝贵资料,是了解昔日和今日非洲文化的窗口.本文综合了美国、法国学者对非洲史诗的研究,以期对国内非洲史诗的研究做有益的补充,也为研究带有非洲文化和传统色彩的美国、英国、加勒比海地区黑人文学提供广阔的背景知识.
它指
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这些
里程碑式的
不朽作品,是一种比现实生活高大、并且交织着
神圣启示的
叙事诗,内容以严肃重大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风格崇高,结构宏大,富于戏剧性,突出英雄的悲剧性格。此标准也可被用来衡量
荷马史诗,
欧洲中世纪史诗,以及至今还在流传的
阿拉伯、
土耳其、
波斯、
斯拉夫的口头史诗,但用它来定义和理解非洲史诗时,就会产生问题,原因是欧非史诗在
文体、
历史背景和表演风格上相差甚大。在非洲文化里,史诗的
外延可以
扩展到关于某一历史题材、公开表演过、有音乐伴奏、由史诗艺人表演的叙事作品。因而非洲史诗多是在乐器伴奏下、艺人用歌唱形式表演的口头史诗。非洲文字史诗的历史较短,据说最早的非洲史诗手稿注明年份是1728年,20世纪后才出现正式出版的非洲史诗文本。确切地说,非洲史诗的“文本”是源自于口头表演的记录、翻译和再叙述的文件记录,并非是史诗艺人表演的脚本。
熟悉外国史诗的中国读者对欧洲史诗比较了解,但对非洲史诗了解不多。由于非洲语言的多样性,地域间的相对独立性,非洲史诗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在我国对非洲史诗的介绍和研究也相对较少。事实上,非洲史诗源远流长,其想像之丰富新奇,意象之清新
瑰丽,语言之多样
寓意,表演之多彩
魅力,
堪称是非洲文学中一颗
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