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英国2013年大卫·爱登堡解说的电视纪录片
《非洲》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大卫·爱登堡解说的电视纪录片
剧情简介
世界上没有一块大陆能像非洲这般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一块未被驯服的土地,一片真正意义上的荒原。在这里,美景与危险并存;几千年来,茫茫荒原从未改变。令人叹为观止的地貌,加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撒哈拉沙漠塞伦盖蒂平原喀拉哈里沙漠、刚果,共同为这片地球上最独特的野生动物聚居地搭建了一幅耀眼的背景图,其面积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非洲的面积是欧洲面积的三倍,分布着46个国家,养育着近十亿人口。然而,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非洲仍是一片荒蛮之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动物聚居地,而与此同时,这里也蕴藏着大量有关野生生物的秘密,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角落,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正一件件传出;在刚果境内的沼泽森林里发现了12万5千只大猩猩。试想一下,假如非洲还隐藏着许多如此大规模的秘密,人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纪录片《非洲》,无异于一次盛典。它囊括了非洲这片伟大大地上的野生生物和风景地貌,引领人们进入地球上仅存的荒野之地——从南端的好望角到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再现这片伟大土地的广袤与神奇,险象环生却又最令人震惊的景象。该片采用高清的拍摄设备,汇聚2009年至2012年空中拍摄技术的最高水准,利用超快的速度,并采用缩时摄影和低光摄影等技术,为人呈现出一部惊心动魄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
分集剧情
幕后制作
纪录片《非洲》由纪录片《生命》原班人马打造,拍摄资金为800万欧元,共用了4年时间,其间27人的制作团队、70人的拍摄团队在27个国家进行了80次拍摄探险活动。他们一路乘坐飞机、船只、卡车甚至是牲口跨越了10万英里的路程,沿路消耗了6500片抗疟疾药物,使用了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神奇的是只有8台没能完成拍摄任务,其中两台被狮子和大象吃掉了,1台烧毁了,2台沉到了水底,2台与迷你直升机一同坠毁。最终,用2000个小时的素材制作出了6小时的纪录片。
为了拍摄片头两只长颈鹿打架的镜头,两位摄影师足足在野外蹲守了30天。他们本身是非常专业的历史学家和自然学家,有非常灵敏的预判能力。除此之外,能拍到这样的镜头还在于正式拍摄前节目组花了9个月的时间搜集素材。两只为了争夺领地的雄性长颈鹿打架的场面是在策划之初就确定的场景,但拍摄过程并非顺利,长颈鹿争斗的场面往往只发生在一两分钟之内,想要拍摄到这个短暂的场景唯一的方法就是耐心的等待。摄制团队刚开始也觉得做不到,但这又是团队希望拍摄到的场景,后来摄制团队在部署拍摄了30天之后终于拍摄到了这段精彩的画面。
如何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寻找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成为制作团队前期准备的最大难题。制作团队花了4、5个月的时间通过与专家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确定了27个拍摄场景。多年拍摄的经验和专业的策划为最终呈现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奠定了基础。以往河马被认为是孤僻的动物,并不喜欢群居生活,记录影像资料也从来没有拍摄到河马的社交生活。在《非洲》的拍摄中采用了一种低光摄影技术,配合星光摄影机能够拍摄夜间景象。《非洲》第一次用影像捕捉到了河马温柔善谈的另一面。
非洲银蚁的捕食特性非常特别,他们身体外面呈现银色可以大面积的反射太阳光,因而他们身体最高能承受高达50度的高温,银蚁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沙漠上其他生物都休息的正午捕食。对于摄制组来说,拍摄他们意味着要在沙漠上最炎热的时间段内工作。但酷暑并非是摄制组面临的唯一难题,银蚁虽然能忍受酷热,但他们最多只能在正午时间活动10分钟,需要在10分钟内捕食就要求他们的移动速度要非常快。怎样捕捉这些小生灵快速的生活瞬间才是摄制组最大的难题。拍摄团队在那样酷暑的环境下,坚持十几个正午完成拍摄。
主创团队
演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发行信息
作品评价
《非洲》传承了BBC一贯的画面品质,精美大气,富有仪式感和电影感,镜头从容不迫。不仅如此,先进的多种设备技术的使用,极大的提升了影片的美感和价值。壮美的音乐使得纪录片更像是一段段交响乐章的集合体,音乐动人的能力和画面震撼的张力在《非洲》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高昂的音乐与慢镜头画面相得益彰,精彩的表现了非洲自然的魅力。纪录片里的故事构建起观众不曾了解的非洲,仿佛进入一片处女地,一切生物与风貌都是如此神奇与广袤,险象环生又令人惊叹。《非洲》的呈现就是一堂生动的专业实践课。(央视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5:57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