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挥发性存储器,又称非易失性存储器,简称NVM,是指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在电源关掉之后依然能长时间存在,不易丢失。Flash 存储器是最常见的非挥发性存储器,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非挥发性存储器,如:
铁电存储器(FRAM)、
相变存储器(PRAM)、磁存储器(MRAM)和电阻式存储器(RRAM)等。
简介
存储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挥发性存储器和非挥发性存储器。
挥发性存储器在系统关闭时立即失去存储在内的信息, 它需要持续的电源供应以维持数据。一般称之为 RAM,有两种主要的类型:动态随机存取内存 (DRAM)和 静态随机存取内存 (SRAM)。
非挥发性存储器在系统关闭或无电源供应时仍能保持数据信息。一个非挥发性存储器( NVM)器件通常也是一个 MOS管,拥有一个源极,一个漏极,一个门极另外还有一个浮栅( FLOATING GATE)。它的构造和一般的 MOS管略有不同: 多了一个浮栅。 浮栅被绝缘体隔绝于其他部分。非易失存储器又可分为浮栅型和电荷阱型。
非挥发性存储器(以其高存储密度、较低的功耗、随机读写和优良的工艺兼容性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断电后还可以保留原有数据的特点,逐渐在存储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非挥发性存储器主要有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闪存(Flash)、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非挥发性存储器也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包括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
铁电存储器(FeRAM)和
相变存储器(PCM)。
分类
浮栅型存储器
在浮栅型存储器中, 电荷被储存在浮栅中, 它们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 所有的浮栅型存储器都有着类似的原始单元架构。它们都有层叠的门极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个门极被埋在门极氧化层和极间氧化层之间, 极间氧化层的作用是隔绝浮栅区, 它的组成可以是氧 -氮- 氧,或者
二氧化硅。 包围在器件周围的二氧化硅层可以保护器件免受外力影响。 第二个门极被称为控制门极, 它和外部的电极相连接。浮栅型器件通常用于 EPROM和 EEPROM。
电荷阱型器件
电荷阱型器件是在 1967 年被发明的,这也是第一个被发明的电编程半导体器件。在这类型的存储器中,电荷被储存在分离的氮阱中,由此在无电源供应时保持信息。 电荷阱器件的典型应用是在 MNOS、SNOS和 SONOS中。图2展示了一个典型的 MNOS电荷阱型存储器的结构。 MNOS中的电荷通过量子机制穿过一层极薄的氧化层(一般为1.5-3nm)从沟道中被注入氮层中。
Flash 存储器
传统非挥发性性存储器以 Flash 为主,2012 年 NAND 型 Flash 已经发展到 32 nm/64 Gbit 技术。在集成电路上,Flash 存储器是使用最广泛的、工艺线宽最小的、单元集成密度最高的器件。Flash 存储器的发展来源于 1967 年贝尔实验室的 D. Kahng 和 S. M. Sze 所提出的浮栅型(Floating gate)的非挥发性半导体存储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衬底、隧穿氧化层(Tunnel oxide)、浮栅电极(Floating gate)、控制栅氧化层(Control oxide)、控制栅电极(Control gate)、
源极(Source 和漏极(Drain)),其结构如图3所示。Flash 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是通过浮栅电荷存储技术对 MOS 管阈值特性的改变来实现的。
Flash 存储器由于其成本低、读写速度较快、存储密度大等优点而成为最成熟的主流的非挥发性存储器中。但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Flash 越来越达到它的极限。
FRAM
FRAM 全称为“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它的存储原理是通过施加外电场改变铁电晶体材料(如 PZT)的极化方向和利用其自发极化和特性进行存储。图4 给出了 FRAM 的工作原理,以 PZT 钙钛矿型材料为例:PZT 材料晶胞中的 或 在居里温度下,会由于自发畸变而与其它原子发生了相对位移,电偶极子产生,发生自发极化。若再施加外电场,则 或 原子会沿着电场方向移动,从而导致极化方变化,与电场方向一致。但电场撤走后,中心原子在偏移后的位置保持,这使得
铁电材料有剩余极化。电场方向不同,剩余极化的方向就不同。可以利用两个不同极化方向来可存储“0”和“1”。读数据时,是利用判定极化方向的电流不同来进行区分。高速、抗辐照和低功耗等优点的FRAM ,在各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世界已有公司,如 Symetrix、Fujitsu、NSC、Siemens、 Sharp、Samsung 和 Ramtron 等,从 1980 年开始就有各自的 FRAM产品推出。但是,目前 FRAM 存在着一些阻扰其应用问题,如需要高温晶化处理、容量小、可靠性差,与传统 CMOS 工艺不兼容等。
PRAM
PRAM 全称为“Phase Random Access Memory”,通常也被称为PCM、PCRAM或 OUM(Ovonics Unified memory)等。相变特性是指材料在晶态(Crystalline)和非晶态(Amorphous)可以相互转换,且两种状态之问呈现出不同的电阻特性,以此来进行数据存储。
图5是
相变存储器的器件结构图。相变存储器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层:从上到下分别为上电极(Top Electrode),具有相变特性材料的中间层和下电极(BottomElectrode),可以为金属薄膜或半导体材料。
PRAM 器件具有非常简单的 M-I-M 或 M-I-S 结构,只要在器件两端施加不同的电脉冲,就可以使得相变薄膜材料在晶态与非晶态之间发生转变,呈现出不同的电阻态,进行数据存储。PRAM 在读写速度、集成密度和存储窗口上都表现优越,而且具有多值存储的潜力。在尺寸缩小方面,PRAM 中的相变材料在 10nm 以下仍然表现出很好的相变特性。但 PRAM 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擦除(RESET)过程中需要大尺寸晶体管驱动较大的电流(>100uA),增加了芯片的功耗,制约了其在小尺寸工艺中的应用。
MRAM
MRAM 全称为“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 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自旋的特性,以电流产生磁场控制自由层(Free layer)的电子自旋方向,而结构中的固定层(Pinned layer)磁性薄膜是一层固定电子自旋方向的薄膜。在组件操作方面,若自由层与固定层自旋方向相同时,电子能够轻易地穿透中间的穿透层(Tunnel barrier 或称为 Barrier layer),使 MRAM 呈现低电阻态;当固定层自旋方向与自由层方向相反时,电子难以穿透中间的穿透层,使MRAM 呈现高电阻态,如图6所示。在进行讯号读取的过程中,当电阻值较高时,会得到较大的 Vout;当电阻值较低时,会得到较小的 Vout。因此可以利用 Vout的大小来判定讯号为 0 或 1,如图7所示。
MRAM 的数据虽然是以磁性状态进行存储,但其读取数据的方式是靠测量电阻来感知,对其磁性状态不会造成干扰。MRAM 作为新型非挥发性存储器,在
存取速度、次数和功耗上都较优越,但要投入市场应用,还需解决以下难题:写或擦除数据时的磁性干扰问题;复杂的
磁性材料薄膜制备工艺,且其薄膜厚度不容易控制,影响器件的均匀性;与传统 CMOS 工艺的兼容方面,有待进一步地优化。
RRAM
RRAM 的全称为“Resistance Radnom Acess Memory”,RRAM 在器件制作上具有 Metal-Insulator-Metal(MIM)的简单结构。其中金属(M)是用来当作信号传输的良好电子导体。选择上下电极的材料的时候,可以选用不一样的或是一样的材料。另外,电极不一定只能用金属元素,只要是电子的良好导体,都能拿来当作电极使用(例如:P 型 Si)。而绝缘层(I)必须要有良好的电阻切换特性,能在给予偏压时,控制电子的传导行为。在现今的研究中,“I”绝缘层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有机材料与 SiOx等。
在 RRAM 的形成机制中,目前大多数人在用电阻丝理论(Filament theory):通过在绝缘体的外部偏置影响,电子在阴极生成,并通过绝缘层到达阳极。载流子经过绝缘层时会造成宛若树枝状的电阻丝通道,如图8所示。利用第一次给予器件的偏压,使得在绝缘层中电荷相互累积造成组件崩溃(Breakdown),产生大量电流流通,此过程被称为电致形成过程(Forming process)。而在汉城大学 C. S.Huang 的研究团队,关于氧化钛系统的电阻式存储研究中,认为在 Forming 过程,氧负离子受电压影响向阳极扩散,留下钛的四价离子或氧空位,从而导通途径。
当电阻丝经过 Forming process 形成后,再控制外加的电压与电流,可以使RRAM 组件在高阻态(High Resistance State, HRS)与低阻态(Low Resistance State,LRS)来回切换,如图9所示;利用 RRAM 电阻值的高低来储存 0 与 1 的讯号。
各存储器比较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每种存储器都各有优缺点,从定性上比较,如图10所示。DRAM 和 SRAM 虽然存取速度快,但数据易失;Flash 应用最成熟,但未来发展不容乐观;FRAM 有特殊的抗辐照能力,但其与 CMOS 工艺不兼容;PRAM可多值存储,但功耗过大;MRAM 存储能力不错,但易受干扰;RRAM 结构简单、操作速度快、功耗小、工艺与 CMOS 兼容性高、可多位存储(Multi-level)等。
图11为存储器参数对比,可以看出,在读写速度和单元面积方面,RRAM 优于其它新型非挥发性存储器。其读写速度目前最快可达到 5ns,单元面积目前为8 (F 为特征线宽尺寸),以后有望达到 4 ;而且 RRAM 的结构单元可以在三维方向上堆叠集成,这大大提高了存储密度。此外,电阻式存储器的制作和传统的半导体工艺相兼容,这为其投入市场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业界认为,电阻式存储器的阻变机理尚处于模糊阶段,其实用产品还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