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识形态
政治学术语
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也是社会观念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
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联系及作用:
在社会的观念结构中,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有其不同的内容和作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各有特点,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观念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就是由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有确定规范的系统化的社会观念及其联结方式形成的有机系统。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被解释为:是一种针对意识形态本身的局限性,通过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旨在超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文化性和阶级性的哲学思潮和政治理念。
但是“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其实是打着“普世价值”、“全球话语”的幌子,在理论上通过论证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性等,淡化乃至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危害甚大。“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理论基石是哲学基础上的抽象人性论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政治观上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必须坚决抵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3:19
目录
概述
来源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