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养生
养生方式
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以及医家、武术家无不推崇静坐养生,而欧美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中亚伊斯兰教的祈祷、斋期、避静,以及近年风行欧美的催眠术、印度的古瑜伽术也都有以静坐颐养身心的重要内容。
基本简介
中国中医药网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禅,为心体寂静而能审虑之义;定,为心定止于一境而离散动之义。禅定之人可从中获得禅味,即轻安寂静之妙味,愉悦身心,即一心清静,万念俱寂,自然而得适悦之妙味。
由于静坐可澄心,符合祖国医学心定则气和顺,气和顺则血道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祛病的观念。由于静坐时精神凝放,使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使浮躁不安的情绪趋于平和,达到气血平和,阴阳平衡。静坐对肺结核、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脏并头痛失眠等疾病均有好处,还可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亦可润泽肌肤,有美容功效。日本精神医学把坐禅列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的方法之一,不少日本寺院清晨开放大殿,附近的人来这儿静坐30-60分钟,然后再去上班。
当然,在家静坐也是可以的,坐要平坦柔软,空气流通,但不宜当风处。静坐时,身体端正,不动不招;两手仰掌,右安左上,两拇指相桂,安于济下;跏跌之上。闭目闭口,舌抵上腭,呼吸自然,宽衣松带。摒除一切杂念,静坐30分钟左右。坐毕,两手搓热,按摩面目以活血。若持之以恒,必然获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
相关文献
静坐养生和“气化论”有关。(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论证的就是四气(即气站、气散、气布、气终)在体内的运行机理。古人认为,人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是真气,真气又有先天和之分。先天之气随生命而来,也叫元气,之气指来源于口鼻摄取的氧气。真气的运行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线路。《内经·经脉篇》中说有十二经十五路、七脉八经。实践证明,静坐中的呼吸,能加快体内的气体交换,消除神经紧张,肌肉放松,随之一些疼痛现像便可得到缓和,更有利于整个体内的温度,血液的酸碱度、血压、血糖、血脂及其它钾、钠、磷等化合物,稳定在一个范围内。这就是静坐所以养生的道理所在。
注意事项
除了上面讲的要领外,静坐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端坐姿势。要头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叉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
第二,注意呼吸。要呼长而缓,吸短而促,行于不经意之间,求自然,不用劲,力宜注意在脐下。
第三,脑中应无杂念。静坐的时间,以清晨和临睡前为好,但不管何时,一次须坐30分钟,地点不论在家中或休息室均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1 10:16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