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位于北京大学
南北阁与二体之间,是由一至六院6座庭院建筑和中间的静园草坪组成。
这六座庭院跟燕园里别的风格特征有所不同,精巧玲珑,幽静典雅,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像是古代富贵人家千金小姐的绣楼。一至六院的布局也别具匠心,它们与二体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文物布局,而又分布在燕园南北次轴线的两侧。
燕园初建时,这里仅有四座院落,包括一二四五院,现六院是解放后根据当初的设计图纸添加的。
静园六院从整体上看似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房间均为木制结构,雕梁画壁,古色古香;各有精巧灰顶红色小门楼一座,由灰色石砌虎皮矮墙联成一体。每座院门都有紫藤萝花架,每年5月,紫花缀满门楼,颇为典雅幽美。这是大同之处。但如果进入庭院中细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座庭院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内部结构多不相同,每座文物的门窗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花色不同,展现出我国传统的木工雕刻艺术的丰富多彩。这似乎也体现了“同中有异”的美学风范,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感。
虽然当时的燕大是男女同校,但校方还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限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的。除了每年一次的开放日外,男生是不能随便进入这四个院落的。女生在晚上的特定时刻以后就不能出去跟男生约会。正是因为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这四座庭院就被燕大男生戏称为燕园里的“紫禁宫”。等到每年一次的开放日来临的时候,校园的气氛就变得活泼起来了,平日里显得幽静的庭院也顿时热闹异常。男同学们会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参观女生的宿舍,而女同学们也会大大方方地把他们迎入庭院,并亲自下厨招待这些平日很难进入“紫禁宫”的男同胞们。
三院: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亚非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外国哲学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中心;
据
冰心回忆,当时的四个庭院内并非全是学生居住,还有部分燕大女教师也居住在这里。而且每座庭院中还有自己的食堂,女生们都是自己动手淘米做菜,然后在干净明亮的餐厅里集体进餐,女教师们有时也会和同学们在一起用餐。
冰心先生在《
未名湖畔的三年》一文中写道:“那时四座称为‘院’的女生宿舍里,都有为女教师准备的两室一厅的单元,还可以在宿舍里吃女生餐厅的‘小灶’。差不多中国籍的女教师和生物系教师江先群、教育系教师
陈克明等都住进去了”。由此不难想见师生共聚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