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柳》是
唐代诗人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此诗约作于元和至长庆初。唐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此诗反映了此习俗,借咏都门柳表现别愁离恨。柳色青青,在离别人眼中是“伤心色”,设问有“几人”,实是含蓄地表达不计其数。末句写柳条折尽,使春色不足,暗示人的心情不舒畅。士大夫都门送别友人,其中常有得罪贬谪者,又常有因重朝官而轻外任的思想而不愿离开京城做地方官者,因此,这类送别诗中往往还含有政治失意的抑郁情绪。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
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
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