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簠
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
青铜簠(fǔ)产生于西周时期,结束于战国,并在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
作用
青铜簠(fǔ)簠是古人盛放稷、粱、黍、稻的方形器皿,文献中又称“瑚”或“胡”。
背景介绍
早在4000年之前,中国的冶铜技术就已相当精良。殷、周时期是青铜器的极盛时代。此时期的兵器、日用品及装饰品之类,无不以青铜为主。
研究
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完全绝迹。是青铜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有专门的论著。研究以青铜簠为研究对象,不仅拓宽了青铜文化研究的领域,而且对于探讨两周时期的历史、礼制以及社会生活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考古发掘资料,兼收历代著录所见传世铜簠,运用统计学、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等主要方法对青铜簠的定名、类型学、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以及铜簠的起源和衰亡分别进行了探讨。
出土
中国国内首现簠上挂铃铛
在2013年12月28日的发掘中,一大一小两件青铜簠成为国内出土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簠,以前出土的大多年代在西周中晚期之后,此次出土的已初步判断为商末周初时期。而大青铜簠侧壁系著铃铛,也是国内出土的首件带有铃铛的青铜簠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介绍说,虽然系铃铛的青铜器较为常见,但系铃铛的青铜簠却非常罕见。尽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铜簠与之体形较为接近,但故宫的并没有附耳和铃铛。这件系铃铛的青铜簠考古研究价值非常高,可以以此对故宫的青铜簠作出具有实物价值的判定和推测。
墓葬主人可能是姜姓人,且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王占奎说,考古不能简单地仅看单个文物的价值,而应从整个墓地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来考量。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陪葬品的墓葬群,说明墓主人是宝鸡的土著人,有利於其身份是姜姓人的说法成立,高领袋足鬲是商周时期流行於关中西部的一种极富特征的陶鬲。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0:32
目录
概述
作用
背景介绍
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