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位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
拉萨河北岸,由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修建于1984年。
历史沿革
1950年4月13日,
康藏公路(1955年随西康省撤销改名为
川藏公路)开始修建。同年6月,
青藏公路动工。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
198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纪念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西藏拉萨市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建筑格局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高二十米,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碑座下部设计为莲花座,上部设计为藏式挑檐。碑身顶部有醒目的公路路徽,突出公路交通的寓意。纪念碑呈三角造型,有三个碑面,每面从下往上,逐步变窄,仰视而去,仿佛一条路,直插云霄。
文物遗存
碑文内容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正面为胡耀邦题写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的两个侧面下方,分别镌刻着藏、汉语碑文。碑文如下: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洲)赞叹。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历史文化
两路精神
川藏公路与青藏公路的建成过程,为筑路而牺牲的战士有3000多人。
在西藏军区军史馆里收藏着这样一把铁锹,前端的铲头锈迹斑斑,后端的木把已断裂腐朽。这是修筑川藏公路时,战士们使用的工具。此外,筑路军民手里的工具还有铁锤、钢钎和十字镐。
修筑青藏公路时,慕生忠曾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他说“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头冲着拉萨的方向”。
在雀儿山工地,年仅25岁的张福林被一块巨石砸中,倒在血泊中。连队指导员安排医生抢救,他却说: “我伤得很重,恐怕不行了,别给我打针了,为国家省一针吧!”。
西藏八宿的怒江大桥旁,有一座的老桥墩静静嘉立,往来车辆经过时,总会鸣笛致敬。修桥时,工兵团5位战士过于疲惫,不慎掉入了正在浇注的桥墩中,成了永恒的纪念碑。
桥墩对岸的岩壁上,一幅《排长跳江图》石刻画清晰可见。当年十八军162团一个排在怒江沟炸山开路,因谷狭难以躲避炸出的飞石,待完成炸山任务时只剩下排长一人,其余全部牺牲。排长悲伤不已,纵身跳入奔腾的怒江,追随战友而去。
文物价值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介绍了川藏、青藏公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时间节点、里程概况,讲述了修建两路的重重困难,颂扬了藏汉军民的伟大业绩,阐释了奇迹般的高原公路修筑的重大意义,衷心表达了对中央的感激之情,同时深切缅怀为修筑两路牺牲的革命先烈,寄托无限哀思。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16日,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位于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
拉萨河北岸。
交通指引
拉萨市人民政府距离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约5.5千米,驾车约12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