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芒
漆树科芒果属植物
青皮芒是漆树科芒果属植物,又称泰国芒,果型肾形,有明显腹勾,通体都是青色。是常绿乔木,叶革质,互生;性温,花小,黄色或淡红色,成顶生的圆锥花序,产芒果和劣质淡灰色木材。
形态特征
树势中等强,树冠呈矮圆柱形,下部枝条下垂,初生叶青黄色,叶中等大小,叶面起伏不平,呈波状,花穗抽生较多,较整齐,花序比较长,呈塔形,青黄色。两性花为百分之三十六点三。每花序一般座个果两,多的座五个果,果实中等大,单果重四两至五两,七月中下旬成熟。果形呈肾形,皮色浅,略微带黄色,果腹有明显浅沟,果肉淡黄色,肉质细滑,皮薄汁多,甜而有密味,纤维极少,可食部分占百之七十二,可溶性固形物百分之二十四,核中等、大、薄、多胚。
分布范围
又叫泰国白花芒,原产泰国,为该国的主要栽培种之一。迄今为止中国芒果植区均有少量栽培,其中云南和海南栽培较多。
生长环境
芒果为热带水果,热量条件为芒果栽培的重要指标其栽培最适气温为25~30℃,花期授粉温度要求在20℃左右,无低温和阴雨,生育期全年基本无霜,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在2700小时。
青皮芒,原产泰国,属中果型中熟种,丰产优质,成熟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实肾形,单果重200~250g,皮薄、暗绿色至黄绿色,果肉淡黄色,质细、汁多、香甜。该品种春季干旱地区能年年结果,但花期遇低温阴雨会出现花而不实,并且易裂果。
繁殖方法
实生繁殖
采种
1.品种选择
根据种子特征将芒果品种分为单胚和多胚两个类群。单胚种胚珠中包含单一胚,是通过有性繁殖生成,播种后发育成单一强壮苗,苗木一致性和整齐度较差。多胚种是由1个有性胚和1个或多个在珠心内胚囊以外的二倍体细胞或珠被细胞产生的珠心胚 (二倍性) 组成,大多数情况下有性胚退化,无性胚生长发育占优势。多胚种育成苗较好地保持了亲本的性状,苗木整齐度好但单株较弱。采种时,同一批砧木苗一般选用同一品种,砧木生长均匀一致,有利于果园植株管理,提高产量和果实质量。多胚种1颗种子有1~8个胚,播种后采用分株法培育芒果苗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繁育出更多植株,对提高苗木出圃率和降低育苗成本有重要意义。
2.采种时间
芒果种子属顽拗性种子,发育过程中易出现胎萌现象,消耗部分营养,致使播种品质下降。过早采种将导致种胚成熟度不够,对脱水敏感,易丧失生活力,而果实成熟度达80%时采种发芽率较高。阿巴西等人认为在果实将要成熟时采种有利于提高种子活力指数和育成苗质量。达法拉等人研究了Dr Knight种子在花后45~135d的发芽情况,发现其发芽率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提高,在花后105d时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之后逐渐降低。王晓峰等研究了种子发育程度与发芽率的关系,发现夏茅香芒种子在花后90d发芽率较高,花后110~120d完全成熟时,发芽率可达100%,花后126d果实成熟后,发芽率逐渐下降;对夏茅香芒不同成熟度种子临界致死含水量的测定发现,花后100d种子临界致死含水量较花后110~120d高。
贮藏
芒果种子一般随采随播,恰当的物理或化学药剂处理可以延长生活力。王晓峰等调查了芒果种子去内果皮后快速脱水和慢速脱水对生活力的影响,发现去壳后快速脱水对种子的伤害较小,临界致死含水量较低,脱水2d至种仁含水量30%时,发芽率为10%,脱水8d至种仁含水量33.7%时,种子已完全丧失生活力。将象牙芒种子快速脱水后在15℃下贮藏,发现含水量为51.0%的处理贮藏效果较好,7个月后发芽率为65%,用ABA处理不同成熟度的夏茅香芒种子,发现种子发芽时间普遍延迟,脱水敏感性降低,延长贮藏时间。吉里加等人研究了不同储藏方式对芒果种子生活力的影响,发现储藏在砂子和湿麻袋中的种子10周后还有较高的发芽率,而储藏在泥浆、木屑及阴凉处的种子则较易散失生活力。阿拉等人和马哈辛等人研究表明,室温贮藏的种子发芽率比冷藏高,聚乙烯袋+木炭是保持种子生活力最好的储存介质,其次是布袋+木炭。
播种
芒果种子种仁外的蜡质种皮和纤维质硬壳阻隔了水分渗入,影响胚芽生长,完全剥除纤维质硬壳有利于种子发芽吸水和幼苗生长。谢国干比较了芒果种子剥壳播种和直接播种对出苗情况的影响,发现剥壳播种发芽率达95.4%,与不剥壳相比发芽率明显提高,种子齐苗时间缩短73%,生长健壮苗木比率显著增加。穆拉利达拉等人研究了剥壳对芒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剥壳后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幼苗生长健壮,苗木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干重及鲜重等指标显著高于直接播种。田大清等研究了不同剥壳方式对芒果出苗的影响,发现剥壳播种出苗率高达94.3%,显著高于直接播种和剪口播种,播种后50d剥壳种子幼苗生长量较高,剪口播种次之,直接播种最差。黄世希在芒果育苗技术中指出,剥壳催芽发芽率高达95%,7~10d即可出苗,且幼苗生长整齐粗壮;而直接播种发芽率仅30%,出苗时间延长,幼苗生长参差不齐。王军等也认为剥壳育苗可以显著提高芒果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和出圃率,缩短育苗周期。饶国华认为种仁表面的蜡质层和褐色种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胚乳失水、氧化,以保留可以提高发芽率。种仁压入土中定位时脐部向上有利于提高成苗质量;向下多出现根向地上伸长,而后才向地下,易使根部灼伤;横放则会出现较多的弯足苗。
无性繁殖
嫁接
嫁接有利于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统一果园物候期。芒果嫁接的方法包括枝接和芽接两大类。除操作技术外,芒果嫁接后的长势取决于砧穗之间的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的生长势、物候期及环境条件。
1.亲和性
田大清等、潘启城对芒果切接、芽接、腹接、胚接等嫁接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雷迪等人以Alphonso作为接穗, 嫁接到8种砧木上,发现嫁接在Vellaikulumban珠心实生苗上的接穗生长矮小,嫁接在Muvandan、Olour和Bappakai上的接穗生长旺盛,嫁接在Olour上的累积果实产量和树体生长量较高,是较为理想的砧木。祖阿佐等人以Keitt为接穗,嫁接到Gomera-1、Gomera-3、Turpentine和13/1砧木上,通过测定芒果产量、树高、树冠面积、树干直径和叶片营养素含量,得出以Gomera-3作为砧木,树体生长量和果实产量较高,而13/1则表现较差。辛格等人认为将Langra嫁接在Bappakai上生长最好。
2.物候与环境
芒果在高温条件下生理代谢机能旺盛,有利于接口薄壁层细胞增殖, 促进伤口愈合。潘启城研究表明, 气温低于20℃时,芒果苗木生长势减弱,嫁接成活率降低。艾明认为影响芒果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是嫁接当日的气温,且成活的下限温度是17.3℃。刘岩等研究表明, 当月平均温度在19.5℃以上、湿度大于70%时,嫁接后萌芽早,萌芽期集中;当月平均温度低、湿度较小时,嫁接后萌芽缓慢,未见明显的萌芽高峰期。欧阳兆云等认为光照、雨量、空气湿度等对芒果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接口愈合期(嫁接后6d)的温度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春、秋两季气温稳定在20~35℃之间时嫁接较容易成活,温度过低,愈合期长,容易发生病菌感染霉变;温度过高,高温强光照射下容易造成嫁接口灼伤,接穗散失水分过多甚至干枯死亡。为确保成活率的同时尽量缩短育苗周期,一般在春季嫁接,秋季补接,嫁接时需要避开高温和低温阴雨天气。
3.新技术
众多学者在常规嫁接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嫁接技术。胡洪超探索出砧穗3处形成层相接触的芒果嫁接盖顶切接技术,通过增加形成层接触面积使得嫁接成活率提高13.5%。岳增福等用创新接穗(活动芽)进行嫁接,取芽眼饱满、大小一致、光照充足的活动芽作为接穗,发芽时间提早半个月以上,苗木整齐,质量较好,成活率更高。田大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的绿枝带叶嫁接方法,以木质化程度低的带叶绿枝为接穗,由于接穗组织细胞活跃,形成愈伤组织快,保留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和激素,促进嫁接口愈合,嫁接成活率高达98%以上,嫁接后将苗木移到保温保湿拱棚内培育,成活不受季节影响,只要有半木质化绿枝,周年可嫁接。
扦插和高压
芒果属漆树科植物,扦插繁殖生根困难。田金文等以2年生绿枝作插穗,保留2对腋芽,腋芽下3~5cm处斜切, 用ABT生根粉浸泡促进细胞分裂,插条成活率达89%。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制出一种芒果扦插繁育新型促根剂,可使插条在无地热装置和自动弥雾系统条件下生根率达93%以上。迪克曼则将当年生枝条上1个腋芽连同叶片取下作为插条,清水冲洗去除切口渗出物后用吲哚丁酸处理,在连续喷雾、控制温度的条件下,一个半月后有75%的腋芽生根。巴苏等人发现取环剥口以上的枝条作插穗,用IBA处理后在间歇喷雾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鲁韦尼等人研究表明,在设施扦插育苗的研究中,多胚种Turpentine、Gomera、Sabre和13-1的最适生根温度均为25~30°C。芒果高压繁殖系数低,一般在多年生的结果母树上结合整形修剪进行,可比嫁接或种子繁育法提早成苗,节省苗圃用地及劳力,种植后若管理得当,第2年便能挂果。纳兹等人以生根数和根长作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浓度IBA对芒果高压生根的影响,认为2g·L-1IBA处理2年生芒果压条时生根数最多,差异较为显,而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对根长的影响不显著。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包裹基质对压条的生根率和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红色、蓝色和黑色薄膜包裹效果较好。
组织培养
1.外植体选择
利茨等人最早通过离体培养诱导出体细胞胚,之后逐渐兴起了对芒果组织培养的研究。芒果组织培养大多以芒果胚珠和珠心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德瓦尔德等人以Parris和Jamessaigon的珠心组织为外植体,在改良后的B5培养基中诱导获得成熟的体细胞胚,继续培养后首次得到再生植株。黄镜浩等以扁桃杧未成熟的珠心组织为外植体,在添加2,4-D的改良B5培养基上培养4~5周后,得到少量的胚性愈伤组织,经3~4个月的成熟培养,发育成乳白色的成熟体胚,萌发率为8.39%,最终有3个体胚萌发成苗。阿拉等人将培养珠心组织得到的原胚破壁后,取原生质体为外植体,原生质体分裂后形成的微细胞团在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不断增殖,转移至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诱导出体细胞胚,最终形成植株。吴永杰以紫花芒和红芒的子叶和胚珠为外植体,在MB培养基上诱导均获得胚性培养物,并发现子叶外植体的胚性培养物诱导率均高于胚珠外植体,诱导后胚性培养物可直接经体胚发生途径形成成熟的子叶胚,通过再生培养均长成新植株。
除了以胚性培养物为外植体,国内外学者还对芒果其他组织、器官的再生进行了研究。肖洁凝以芒果顶芽、叶柄、花枝、幼果、子叶节、根尖及叶片等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萌发7d的去顶幼苗子叶节诱导出3~7个腋芽,继代培养后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1周后出根。王晓峰等以离体胚轴为外植体,在DK、MS、1/2MS、WPM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在4种培养基中皆可萌发,但仅在DK和WPM培养基中正常成苗。托马斯等人用芒果茎尖作为外植体,发现茎尖深层带菌,常规消毒难以有效控制污染,培养过程中难以克服酚害,且外植体年龄、受伤害程度及叶柄数量对茎尖的成活均有显著影响。Raghuvanshi et al以芒果充分展开的幼叶为外植体,在MS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少量的再生植株。
2.褐变控制
褐变是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或培养物出现变褐死亡的现象。褐变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培养物的再分化进程,是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认为向培养基内添加抗氧化剂和吸附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用以控制褐化的有效手段。Raghuvanshi et al将消毒后完全展开的幼叶接种到添加0.05%PVP的MS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并定时更换培养基,发现外植体褐化明显减少,存活率提高到36%。黄镜浩等研究表明,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0 mg·L-1VC或100mg·L-1PVP,降低2,4-D浓度,并将继代培养基与成熟培养基交替使用,可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Pate1a等人研究表明,BP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2,4-D和高压灭菌的椰子水可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王晓峰等研究了培养基对离体胚轴褐化的响应,发现胚轴在MS及1/2MS液体培养基中酚害严重,胚轴萌发后褐化死亡,在DK和WPM液体培养基中褐化不明显,可正常成苗。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果实商品性好的矮生品种。“粤西一号”品种早熟丰产,商品性好,国内培育;“爱文芒”品种果皮鲜红,品质好,抗性强,引自美国;“台农一号”品种品质好,抗炭疽病,综合性状优良,是引自中国台湾的矮生品种。这3个品种可作为设施栽培的品种。
定植时间和密度
春季3-4月份定植比较适宜,株行距4~4.5m×3~3.5m,栽培密度45~55株/667m2,果实着色和通风透光较好。
定植方法
提前挖长、宽、深均为70cm的定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穴用腐熟有机肥(如牛粪、猪粪等)25kg、磷钾肥0.75kg,与回填土混均,定植后土面略高于原地面15cm,嫁接口略高出地面,回土压实,及时浇足定根水。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实现芒果生长和结果均衡,改善大小年结果现象,通风透光,避免病虫害,提升产量、质量和商品价值的关键措施。
幼树期修剪
以形成丰产结果树形为目标,以轻剪为原则,主要进行短截和疏剪。苗高60cm时打顶,选3~4条位置适当的壮枝为骨干枝,以后每抽梢1~2次摘心打顶1次,以促发分枝,每次各留2~3条副主枝。年抽梢4~5次,培养成理想树形,为树体后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经2年及以上管理,使植株高达1.6~1.8m、冠幅1.6m以上,形成丰产树冠。
生长期修剪
主要以抹芽、疏剪为主,留1~3个新梢,花芽分化前期抹除萌芽。冠内枝条密生、紊乱郁闭、通风透光差、生长衰弱病虫害易发,结果数量、品质下降,剪除着生位置不当的重叠枝、交叉枝和病虫枝及过旺枝、过长枝,以增加结果枝数量和叶面积。
采果后修剪
以短剪为主,回缩树冠,疏除过密枝、弱枝、衰老枝、病虫枝及下垂枝,短截结果枝。培养秋梢,要求8月上旬抽出,冬前老熟停长。
水肥管理
幼树
遵循“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原则。每次抽梢后追肥1次,年追肥5~6次,每次株施腐熟鸡粪或饼肥2~3kg,随树势增长增加施肥量至3~5kg,同时配施硫酸钾0.5~0.8kg。每年秋季改土扩穴,在树冠两侧(行间株间每年交替)挖条沟或环沟压埋有机肥,株施腐熟(猪、牛、粪)肥25~40kg、复合肥0.5~1kg,施后浇水,可覆草或覆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结果树
结果树围绕促进花芽分化和壮大果实及培养结果母枝(秋梢)等,以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为原则进行,具体根据生长时期定。结果后,尤其采果前后,如补充不及时,会产生枝短、叶小、迟迟不抽梢、树势衰弱和隔年结果或大小年结果现象。此时应加强施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株施猪、牛粪肥50~60kg,氮磷钾肥0.8~1.5kg。花期追施1次速效有机肥,谢花后30d施1次壮果肥,环状沟施,株施腐熟鸡粪或饼肥10~12kg,施后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应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提高果实品质,采前30d停止浇水。
环境调控
芒果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开花授粉期宜保持在20℃以上。低于18℃生长缓慢、开花延迟,低于3℃新梢受害。设施栽培冬季室内温度应控制在8~15℃,控新梢和防冻害即可。2月下旬为促发新梢,气温要升至18~28℃,4月上旬开始,夜温需保持在20℃以上,以促进花芽分化。开花授粉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5%,夏季设施内温度在36℃以内。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常见病害主要是炭疽病和蒂腐病,可选用农抗120水剂2500倍喷雾预防。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蓟马等,可用1.8%的阿维菌素3000~4000倍或菊杀乳油2000~3000倍进行防治。选用无病苗木,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清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枝、病叶、枯枝、病果等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虫滋生。
果实采收
北方就近供应,应在果实显现品种特有风味品质、充分成熟时采收。成熟度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果实的发育日数,色、香、味和比重高低(果实投水中上浮为未熟,下沉或半下沉则为成熟)等来掌握。采摘时轻采轻放,避免机械碰伤。果柄留约1.5cm,并防止流胶污染果面。
病虫防治
关于芒果角斑病的防治,有以下建议:选择1%等量式的波尔多液、20%叶枯唑、20%噻菌铜、80%乙蒜素、氢氧化铜、辛菌胺等,在果树修剪后或台风、雨季前进行喷药保护,每隔14d喷洒一次,连续2-3次;喷后若是遇雨要进行补喷;种植时应根据果园的气候特点,尽量选用抗病品种,种植选择无病苗木。在果林建防风林,在雨季定时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预防。注意果园的清洁,修剪后要清除枯枝落叶,台风雨前再清园一次。
关于芒果白粉病的防治,可以采用40%腈菌唑悬浮剂、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WDG在芒果始花期时施药,在第一、二次生理落果期间,多种药剂轮换使用效果更好。
对于芒果流胶病,通常采用剪除枯枝、集中烧毁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刚发病的枝条用刀削开病部并涂50%氯溴异氰尿酸,会有效防治流胶病的恶化。其防治建议如下:在芒果的栽培过程中要防止机械损伤和天牛危害,可以有效降低流胶病的发生;从健壮母树上取芽条,嫁接刀要用75%酒精消毒,芽接苗血种植在空气流通的干燥处,并保持接口部位干燥,芽接成活解绑后要注意通风;结合整形修剪,剪除病枝梢,剪时要从病部以下20-30cm处剪除,主干上的病斑,要用快刀将病部割除,割至见健康组织,然后将伤口涂上波尔多浆,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混牛粪;在芒果花期可喷3%氧氯化铜悬浮液,直径约lcm的幼果时期喷0.6%等量的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10-15d1次,共喷3次。
主要价值
芒果营养丰富,食用芒果具抗癌、美化肌肤、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防治便秘、清肠胃的功效。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糖水果片、蜜饯、盐渍品等食品,此外,芒果叶的提取物还能抑制化脓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同时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营养价值
芒果的果肉口感甜美、清脆可口、果肉细腻,还具有别致的香味,能够刺激人的食欲。芒果果实由糖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组成。芒果果肉还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
经济效益
芒果果树本身生长速度快、结果较早、产量很高并且稳定。果实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芒果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果粉、蜜、等,可满足各类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芒果栽培是云南热带果农发家致富的好树种。
药用价值
芒果性凉,味甘酸,入脾、胃、肺经,具有极高的食疗、保健作用。能够抗菌消炎、防癌抗癌、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醋、祛痰止咳等。
下级分类
两性花的百分率是芒果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它受品种、大小年、环境、生势、树体方位等因素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9:5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