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关
齐长城重要关隘
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北邻淄博市博山区白洋河、樵岭前村交界处。青石关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今有205国道、滨莱高速经过。2001年,青石关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遗址介绍
春秋时期,齐国修筑长城,以御鲁、楚,在此修建关隘。青石关古道建于春秋时期,建筑规模为30.2平方米。青石关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北有齐国国都临淄,正处于双峰对峙,中为一线天的谷口之南的制高点上,古长3公里,宽28米,古称“瓮口道”,现称“关沟”,是夹在群山之间通往青石关门的小路。这条不足几公里的夹谷,两侧山峰苍翠,壁如刀削,接近关门处,是关沟最狭窄、最难走的地方,两边峭壁雄峙,山势呈“V”型,最窄处不足两米,过去只能通行一辆木轮车,一旦堵塞,两三天不能通行。关北沟青石板谷坡上留有当年独轮车的辙沟,深达15-20厘米。据当地老人言,当年来往的车子排成长队,若是“闹了关沟”,谁也不让谁,一等就好几天。
青石关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石关不仅是齐长城著名的关隘,还是闻名遐迩的齐鲁故道。这里是军事要塞,又是交通中枢,故设重关镇守。清咸丰年间,曾国藩为镇压捻军曾在此巡视住宿,原有“曾王所栖处”碑,今犹存住宅。
齐鲁古道中有多处洞穴,其中较著名的有:名胜鼻子洞、青石关溶洞、南山洞、牛鼻子洞、黑老鸹洞、周世宗洞(又称陈抟洞),以及“凤凰嘴”、“金鸡窝”、“欲坠崖”、“扒钱峪”等景点二十余处。
地理布局
青石关城堡,自古以来就是古齐都临淄的南大门,以玉皇山为屏障,借助地势险要,依关而建,有“直淄之门,与南之冲,为出兵索跨”之称。青石关原有围城,有四个门,门上均有阁楼,今唯存北门门洞和残碑。门内径宽2.5米,外径宽9.7米,洞高4米,进深8.5米。洞上石墙厚1.2米,北门洞顶原建有玄帝阁,阁基东西长10.5米,现尚存柱石。洞口有侧立明万历年间《重修玄帝庙记》碑。
南门与北门之间相距100米,门楼上设炮台,对向鲁地,今仅存“青石关”石匠额镶嵌于门址东侧的学校山墙上。门之南有清嘉庆年间记述铺筑石板的“奕世流芳”碑。
关西为梯子山,自此进入博山境,经樵岭前村桃花峪至望鲁山北侧729高地,现存有齐长城遗址2350米。
青石关东为炮台顶,海拔632米。顶上有单薄而不规整的双重墙体,高约l米左右,北墙宽1.1米,南墙宽0.8米,两墙间距50-120米不等,内有多处营房残墙。炮台顶三峰相连,遍地营房遗址,有方有圆、有大有小、有毗连者、有独立者,小房阔6.1米,进深2.8米,山墙高2.5米,内设窗台、瞭望孔;套房面阔11.8米,进深3.5米,高2米,内设5个窗台、1个瞭望孔。山膀上面的深谷有新月形山寨及十多间较完整的石屋。寨内径10米,墙高1.5米,宽0.6米,大者石屋3.6米,高1.7米,顶为片石叠压。其建筑当为后世重修。
在青石关内大路东西两旁生长着两棵国槐,靠近关门的一课,树干用四五个铁箍固定,另一棵树桩枯空,据说这两棵国槐已逾千年,每年春来,仍然枝叶繁茂。在沟底中央还生长着三槐树,有三搂多粗,树冠可罩方圆十多米。据说,槐树是当路标用的,出去的人只要记得这棵大槐树就能记着回家的路。当时齐国陶瓷很有名,出产的陶器多数卖给鲁国,所以从齐国国都临淄到鲁国国都曲阜沿路和村庄都有老槐树,又称古代陶瓷之路。
非物遗产
文人墨客吟诵诗篇
青石关以其特有的军事、地理、商旅、建筑等方面的魅力,以及和齐鲁古道的关联,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观瞻,留下许多轶文趣事,演绎出无数动人篇章。
青石关 ·蒲松龄
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干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 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题瓮口山 · 熊荣
道出瓮门东,层峰依碧空。两崖浑欲坠,一径仅能通。怪石蹲如虎,盘松曲似龙。道旁遗古洞,传说隐周公。
瓮口道·陈沂
万岭千山一道分,向空盘磴历青云。丹枫黄菊争秋色,白石苍崖共夕曛。长剑依峰当面立,净琴流水傍车闻。秦关蜀栈无逾此,绝险真穿虎豹匐。
瓮口道 ·张元
黑螯负坤轴,大地赖支撑。何年恣欢忭,柱维忽欹倾。峰岭遽割裂,岩峦互崩腾。豁然成长壑,岈嵯纷斗争。一线务危径,蜿蜒避堎嶒。我来值秋半,荦角缠霜藤。蛟龙盘幽涧,虎豹蹲高陵。恍惚耳目改,削壁插青冥。陡觉天地窄,顿令神骨惊。回首见落日,山冷石气青。黄花冒翠发,红树穿云层。立马纵缆眺,诗思转峥嵘。
青石关 ·前人
两壁插天中一线,人从石缝窥天面。山头倒树持飞云,山脚流泉奔急箭。夹谷当年应是此,雄关百二强齐堑。往来莫视作沧桑,夫子之名天不变。
过青石关 ·前人
石磴梯云动客魂,凭高真可一丸论。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烽遂何年严斥堠,人家今日似荒村。踯蹰欲问前朝事,风急空山暮雨昏。
瓮口道歌 ·孙宝侗
瓮口道中溪谷黑,青石关下万马塞。马踏石棱盘谷行,俯身北下愁倾侧。前山回合路欲无,夹岸高峰向人逼。有时叠嶂如连城,自日蔽亏生瞑色。秋高万树纷紫翠,黑者露润垂秋石。山鸟不呜秋已深,猛虎高卧夜留迹。长弓在背箭在腰,蚕丛自奋干夫力。忆昔左车夸井泾,宋武大见快所经。道左马队伏神弩,天畔壶关抱地形。又见此地设天险,九州则壤分徐青。周家青社柞茅土,山阴则齐阳则鲁。伐齐曾记哀公年,艾陵~战雄千古。先克博邑后克赢,此地川岩映赤羽。当年南北阻岩关,夹谷台高孝水浒。圣代~统亭障空,青济分疆开二府。白羊水落群山高,天末秋风吹锦袍。腾逃山鬼奔苍鼠,无限寒光照宝刀。
相关传说
陈抟洞的传说
在关沟东边山崖上有一洞,名曰“陈抟洞”。传说,此洞通博山石马村,后周神仙陈抟(睡仙)在此洞一觉睡了808年,碧霞元君路过此地,见陈抟正在睡觉,便问他将睡到何时,陈抟说要睡到太阳晒着屁股。碧霞元君笑一声说:“那好,你这懒虫,跟我走吧”随手拔下头上的金簪,将洞穿破,阳光正好射到陈抟的屁股上,陈抟只好跟碧霞元君走了。这一洞口仍然有阳光直射进来。
“扒钱峪”的传说
青石关东侧有条沟俗称“扒钱峪”。传说很早以前,有位卖油翁走瓮口道时,放下担子歇脚。这时他听到有哗哗的流水声,便想去喝水解渴。当他走到山泉跟前时,却发现泉眼流出的全是铜钱,卖油人赶快把油倒掉,拾上两油篓铜钱。为了不让别人知道,随手拔出一棵万年蒿就把泉眼堵塞住了。当他明天又来取钱时,却发现那根万年蒿已经复活了,他连忙用力去拔那棵万年蒿,却再也没有拔出,铜钱也再没有扒出一个。后来,他将此事说与先生,先生说:“万年蒿,万年蒿,须等到一万年之后才会再出现流钱之事”。从此这里就称为扒钱峪,至今扒钱峪中的万年蒿生长得还特别茂盛。
“石门”的传说
在青石关石板道对面的山崖上,坚有一块大平面石头,名叫石门。传说,石门中有许多金钱财宝,一般人是打不开,也得不到的。只有那有十个儿子,或者十个闺女的人家,才能打开石门。这十全十美的事,可真难啊!附近村庄有一户人家,有九个儿子和一个出嫁的闺女。为了得到石门中的财宝,有一天,当岳父的财迷心窍,叫他女婿冒充儿子,同他的九个儿子,一齐去打开了石门。他们人人见财眼开,拼命往外搬。兄弟中,有个嫌姐夫走得太慢,就喊道:“姐夫快出来!”这时,只听石门“咔嚓”一声关死了,贪心的姐夫被关在了里面。至今,再也无人打开过。
“牛鼻子洞”的传说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安微凤阳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传说,他曾经来这里,给一富裕人家放牛。牛是张口货,天天要吃东西,成年累月,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到山上放牛,十分辛苦。而且,有时也吃不饱。
有一天夜里,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就起来杀牛吃。折腾了一夜,牛也吃完了,天也快亮了。煮牛肉的锅是偷来的。天一亮,锅送不出去,杀牛的事,就要败露。朱元章非常着急。他为难地说:“如果天再黑一阵就好了。”因为,朱元璋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说完,那天就真的又黑了起来。所以,这天亮前的黑一阵,是朱元璋封的。他趁着天亮前的一阵黑,送走了铁锅,并把牛头挂在青石关瓮口道北边的山崖上,牛尾挂在了樵岭前那边。
天亮后,主人家不见了牛,问朱元璋。朱元璋说:“牛钻到山里去了。”主人到山上一看,牛鼻子果然露在山崖上。于是,用绳子拴住牛鼻子拼命往外拉,可怎么也拉不出来。从此,高高的山崖上,就有了牛鼻子洞。
“圣王所憩处”的传说
关南门外的石铺路以西,原有一座石碑,上刻“圣王所憩处”五个大字,关于此碑的来历:一八六二年,淄川知县多仁,巧立名目,多收钱粮,激起淄川广大农民的不满,大家推举淄川城东纸坊村的刘培德领导起义。刘培德为扩大影响,巩固起义组织,决定成立“大汉政权”,并号称“大汉德王”。清政府在派吴载勋镇压不利的情况下,不得不派负责山东、河南等地的军事统帅僧格林沁,亲自到淄川镇压刘培德起义。
僧格林沁由南往北,路经青石关,当他走上关南门外的石铺路时,忽然马失前蹄,被掀于马下,他只得在此休息一会再走。后来,有当地乡绅刻《圣王所憩处》石碑一块,立于道西。此碑于一九三九年汉奸兰干臣占领青石关时被毁。
碑中的“圣王”,即僧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蒙古族,科尔心亲王。僧王的先祖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世袭王公,最早归附清朝。清朝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巩固统治地位,实行满蒙联姻。皇帝的女儿,大都下嫁蒙古王公为妻。僧格林沁是道光帝的外甥,又是科尔沁亲王的后裔,因此,承袭先祖王位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是镇压捻军的刽子手。一八六五年,在菏泽西北一带,与太平天国遂王赖文光、梁王张宗禹领导的捻军作战时,被击毙。博山,孝妇河西举,曾有“圣王庙”。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41
目录
概述
遗址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