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仲彬草(学名:Kengyilia kokonorica (Keng) J. L. Yang, C. Yen & B. R. Baum)是禾本科、仲彬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高可达50厘米,单生,基部常具分蘖,在花序以下被柔毛,叶鞘无毛;叶片内卷,无毛。穗状花序直立,紧密,小穗呈覆瓦状排列,绿色或带有紫色,含小花;颖披针状卵圆形,密生硬毛,中脉稍隆起,背部绿色,边缘白色膜质;外稃密生硬毛,具脉,第一外稃先端芒粗糙,劲直或稍曲折;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部具纤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高30-50厘米,单生,基部常具分蘖,在花序以下被柔毛,具2-3节,顶端的1节呈膝曲状。
叶鞘无毛;叶片长2-15(18)厘米,宽2-5毫米,内卷,无毛。
穗状花序直立,紧密,长3-6厘米,宽7-8毫米;
小穗呈覆瓦状排列,绿色或带有紫色,长8-10毫米,含3-4(6)小花;颖披针状卵圆形,长3-4毫米,密生硬毛,先端具短芒长2-3毫米,具1-3脉,
中脉稍隆起,背部绿色,边缘白色膜质;外稃密生硬毛,具5脉,第一外稃长约6毫米,先端芒粗糙,长4-6毫米,劲直或稍曲折;
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部具纤毛。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
青海、甘肃、
西藏。生于干燥草原、砾石坡地。宁夏盐池县草原实验站有栽培。青海仲彬草分布的生态幅不宽,它的野生种,仅分布于中国
西北和
西南的高原山地,其引种驯化也多限于原产地。适应的降水范围一般为300-700毫米;适应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5至-30℃;适应的极端最高气温为27-30℃;适应的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pH值为6.5-8.5。适于生长在海拔2500-4200米的高寒草原,旱化
草甸和砾质山坡。自1968年以来,甘肃山丹马场,宁夏盐池草原站、青海省甘子河、隍城滩及风峡口等草原站,均已开展了引种驯化工作,并已开始运用于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
生长习性
青海仲彬草播种后,一般需15-20夭方能
出苗,当年生长缓慢,平均高仅18-23厘米,不抽穗或仅个别抽穗。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育,6月下旬至7月下旬抽穗,8月上旬至8月下旬成熟,草高90-120厘米,从
返青到种子成熟,生育期为95-126天。生长青海仲彬草生长动态来看,第二年生长的植丛4月上旬返青,到分蘖期株高为16.8厘米,而到拔节、抽穗、开花和果熟期,其植丛高度依次为17.2、22.3,55.7和58.9厘米。可见,青海仲彬草在分蘖期之前增长量较大,之后到拔节期,仅增长0.4厘米,从抽穗到开花却增长了33.4厘米,以后其高度生长急剧变慢并停止下来。因此,如割草利用,以
开花期收获为最好。青海仲彬草为疏丛型多年生禾草,分蘖力比较强,据对生长2年的植株进行调查,平均每丛有11.4个营养枝,其中长营养枝8.6个,短营养枝2.8个,另有7.4个生殖枝和7.4个地面芽,可见其分蘖能力是比较强的。从刈割试验证明,每年刈割4次,并未导致草群退化。但由于其生育期不长,每年以刈割2-3次为好。
繁殖方法
青海仲彬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其每亩产种量可达40-100千克;种子
千粒重为3.5克,发芽率在90%以上。既利于人工插种。
青海仲彬草在播种前,除进行选种清杂外,应利用断芒器或环形镇轧器断芒,以利机械播种。在中国西北和西南的高原山区,以4-5月份播种最好,当年可以收草,如遇春季风大,干旱,可在7-8月份雨季播种,或在初冬地面开始冻结时进行寄籽播种。
播种量一般每亩为1-1.5千克,如果是种子田,其播种量可酌情减少。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0-20厘米,播深3-4厘米.青海鹅观苹由于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当苗高7-8厘米和封垄前都应进行中耕除草,如有灌水条件,在分蘖和拔节期,结合追肥进行灌水,能明显地提高产。
栽培技术
施肥、精细整地是出苗、全苗和壮苗的必要条件,要求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要做到一耕三耙,使土地平整、土块碎细。
青海仲彬草的种子成熟后容易脱落,应在种子黄熟时及时收获、嗮干、放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青海仲彬草的产草量和产种量,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差异很大,在海拔3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区,生长第二年,亩产鲜草466.5千克,产干草155.5千克;而在海拔3200米的草原地区,其亩产达750-1500千克。
主要价值
青海仲彬草抽穗前,茎叶柔软,叶量较多,鲜茎叶比(%)为37:63,干茎叶比为50:50,是马、牛、羊喜食的中等牧草。它既可放牧,又可刈制干草,在高海拔地区缺少中高草草种的情况下,它是建立人工割草地的较好牧草品种。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