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户782人,属大河店镇2015年第一批村之一,现有
贫困户2户8人,
低保户4户14人,
五保户1人。
区划代码为621227112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1227。长途电话区号为0939 ,车牌号码为甘K。与大河社区、三泉村、文池村、火石村、老庄村、上山村、下山村、硬湾村、大河村、王河村、小河村、柳树村、大地坝村、余家沟村、腰庄村、小地坝村、白崖村相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青泥村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列为省列美丽乡村,相继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卫生村”、“历史文化名村”。
根据最新的扶贫标准,采取入户调查,召开群众大会评议等方式,准确评选出了本村贫困户。同时,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及群众代表会议,对本村致贫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进一步摸清了致贫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滞后、特色产业主导地位不明显、养殖业缺乏大户带动等。并且深入贫困户开展扎实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摸清了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有因残、因病等。
青泥文化是青泥村的灵魂和精神财富。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青泥文化的弘扬、挖掘和传承。一是紧紧围绕挖掘青泥古文化,建设美丽新农村这一主题,精心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青泥文化广场,制作李白、杜甫塑像2樽,修建凉亭1座、花架20米,陈列《蜀道难》、大石碑碑文等仿制碑3块,建设“青泥名岭”大门1座,绘制富有青泥文化色彩的文化墙120多平米;二是通过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将新农村建设与挖掘青泥古文化相结合,村落房屋建设都极力还原古代风貌,村内铺设青石板巷道400米、建造农耕文化广场一处,民居安装木质窗花,突出唐宋风格,营造了浓厚的唐代景色氛围,同时印制包含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产业发展等在内的“青泥神韵”画册一本,并邀请著名辞赋家、书画家颜其麟先生为青泥村书写《青泥岭赋》一篇,极大的提高了青泥村的知名度;三是继承和发扬了 “罐罐茶”、“
社火”、“九碗三行子”、“婚丧”、“
羊皮扇鼓”等富有镇土特色的青泥非物质文化,在当地农家乐,引导农户推出“
九碗三行子”、“
罐罐茶”等饮食文化,使青泥村远近闻名,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前,全村共建成农家乐五家,年旅游收入达到42万余元,乡村旅游逐步成为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产业发展是建设生态文化新村及精准扶贫的最强后劲。青泥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以经济林栽植、生态养殖、食用菌种植及劳务输转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富民产业。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成立香菇种植合作社一家,带动13户发展
香菇种植60亩,
食用菌大棚220座,年产值180万余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动员26户贫困户栽植优质
核桃120亩;栽植
木瓜40亩;扶持17户贫困户养殖能繁母牛23头,49户贫困户养殖生态鸡635只,拓宽了贫困户致富增收的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年均组织输转11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33人);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180人次,培养致富能人62人,建成科技示范户20户。通过各种行之有效扶持和培育,使90%的贫困农户有了可靠的致富门路,2015年脱贫40户158人,实现青泥村整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