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1977年谢晋执导的电影
《青春》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谢晋执导,陈冲俞平主演的剧情电影,于1977年上映。
剧情简介
生长在翡翠岭的农民女儿亚妹,已经聋哑了13年,解放军医疗队来到山村,向晖医生给亚妹精心治疗,使她恢复了听觉,开口说了话。亚妹感激党和毛主席给了她新生命,希望为革命贡献青春。在向晖的帮助下,亚妹穿上了军装。亚妹的好朋友阿燕,不安心本职工作,想去学医,亚妹批评了她,两人产生了隔阂。在指导员凌雪的帮助下,两人重归于好。在成绩考核中,亚妹接错了一次电话,蔡方成欲调她去做别的工作,司令员得知此事,说服了蔡方成,让亚妹留在通讯班。向晖是个老红军,战斗中负过伤,又因长期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她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周围所有的人。向晖带病前来参加新式武器装备试验,使亚妹深受感动。她满怀激情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向晖病情恶化,党中央派直升飞机接她到北京治疗,人们含泪把她送走。激烈的战斗中,亚妹坚守岗位,用耳朵和声音传达司令部的战斗号令,也将胜利的喜讯送到了北京。战斗结束了,亚妹从耳机中听到了向晖的声音:“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让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青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幕后制作
故事背景
1971年,周恩来在视察北京一所聋哑学时曾提出,应该让治愈了的聋哑孩子去当通信兵,以此为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根据周恩来这一指示,东海舰队某通信部队招收了一批治愈的聋哑青年入伍。电影《青春》的剧情即与此事有关。
创作源起
谢晋接到《青春》的剧本后,虽然剧本尚较粗糙,但他从中感到了一股来自生活的浓烈的青春气息,因此格外看重这部片子。经过反复修改,他又请上影厂的专业编剧帮忙,终于令剧本通过。
演员选择
在演员方面,谢晋原打算从上影厂内挑选,但时值“文革”结束不久,厂内人才凋零,演员们在精神、心理上尚未从“文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不适宜拍以年轻人为主、青春气息浓的片子。谢晋把挑演员的任务托付给武珍年。武珍年当时正在创办上影厂演员剧团培训班。她请谢晋到培训班挑演员。在看了每位学员的表演后,谢晋看中了时年仅16岁的陈冲。
影片评价
该片在谢晋导演的电影创作序列中,该片也许只能算是一部不起眼的边缘之作。它叙事机体遍布裂隙,主题生硬、结构呆板、情感夸张,人物性格概念化,缺乏电影艺术所必要的审美趣味,明显带有“文革”电影所习见的时代症候。但是从电影文化史的角度看,上述种种缺点却未必能成为人们忽视其作为一种客观历史存在的理由。从影片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文革”话语的延续,另一方面又能发现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尚的暗自滋长。它是两个时代、两种观念、两种政治与美学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叠加与博弈的产物,是一座连接历史裂缝的浮桥。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电影创作是如何一步一步摆脱“文革”禁锢,逐渐孕育、塑造了“新时期”电影美学新的品格的。与大多数“文革”电影相比,该片回避了两条路线的斗争,仅仅透过多重人物关系设置,以一种对比叙事结构和一种感性的、散文化的抒情笔法,刻画老一代革命者对年轻一代的垂范和熏陶,以及年轻一代在革命前辈指导下,克服自身思想、意志乃至生理条件上的种种困难,一步步成长,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升华的故事。该片所特有的这种柔性写作策略,无疑对坚硬如铁的“三突出”律令构成了一种声的反抗。这让影片成为“文革”电影中一种另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教授石川评)
参考资料
《青春》.海上电影.
《青春》字幕表.海上电影.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6:36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