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是
哈乌·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由
奥古斯特·迪尔、
斯特凡·科纳斯克、
薇姬·克里普斯主演,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
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马克思自大学毕业后,凭着犀利文笔与非凡思路迅速跃升《莱茵报》总编。然而,因他撰文抨击普鲁士国王导致报纸被迫停刊,随后,他带妻子迁居巴黎。在创办《德法年鉴》期间,马克思结识了家境富裕的德国同乡恩格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经营纺织工厂,拥有卓越手腕与经济知识。他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后来,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即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导演拉乌尔·佩克从20岁起开始学习马克思著作,并以马克思主义去分析世界上的一切,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影响了他的创作方向。在他看来,21世纪初的西方世界正处于一个衰落期,政治活动遭诋毁,政治家不受尊重,民粹主义抬头,社会矛盾凸显。所以,他希望用《青年马克思》给现实问题提供思考的通道,特别是唤醒对一种智慧的重新重视与思考。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参考消息网评)
该片塑造了很少见的青年马克思的形象,把马克思写成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电影不仅更加贴近观众,也让观众能更加丰富立体地理解伟人的思想。(影评人
周黎明评)
该片把马克思深刻的思想、曲折的人生轨迹与多样的镜头语言和视觉画面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电影既能表现历时性又能表现共时性的特长,如一幅长卷展开了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与恩格相识相知以及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这一历程中的细节。(《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