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 1984年6月, 经山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原
青岛市少年业余体校的基础上,建立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该校是青岛唯一的中专性质的体育运动学校, 初办时,招生规模为150名学生。办学目的是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中、小学体育师资和工会体育干部。该校成立后,含有两部分性质的学生,一部分是中专性质的,一部分是原有的业余训练的普通中学在校学生,这部分采取过渡的办法。
第一年该校招生4个班,104名学员,组织机构增设科训处。专项训练项目设田径、足球、篮球、 排球, 后以足球、田径为重点。同时,该校还代管了曲棍球、网球专业项目(后曲棍球过渡给优秀运动队),教练员增加到27人,职工总数60人。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该校逐步扩大。1985年9月,该校为县级单位。1987年,学校增加到7个班,在校学生240人; 职工增加到78人,其中文化教师25人。1988年初,专项训练又增设游泳、举重项目,职工总数增至85人。为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83年投资30万元兴建食堂和宿舍, 1984年竣工使用。1986年投资260万元建25米、 6条泳道的现代化游泳池,1989年6月落成投入训练。此外,该校还逐步建立了具有现代教学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和拥有8000多册图书资料的图书室。1984年以来,该校建立了教练员岗位责任制,教练与校方签定合同,严格执行奖惩制度。1987年经过职称评定,该校评出高级教练员5名,高级讲师6名。1988年,该校实行聘任制。 1989年,该校又对田径、游泳、举重3个项目的教练员实行抵押承包责任制,在训练改革中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少体校从1976年到1988年底止,共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名,向省队输送142名,向部队体工队输送95名。输送的优秀运动员,田径有刘苗、丁瑞刚、葛树春、原伟强、周荣华、李起、王刚、高永红等;足球有楚祥、冷波、王开鹏、胡波、宿茂臻。1983年和1987年,该校曾两度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少年业余体校先进集体。
2003年,为适应青岛市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对市体校实施迁建,规划建设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在全国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体校。工程选址青岛市李沧区金水路,占地200余亩,总投资2.098亿元人民币。2004年10月14日举行了奠基仪式;经过两年建设,于2006年12月31日竣工。2007年2月8日,市体育运动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
新校建设项目包括行政教学楼、田径馆、综合馆、游泳馆、食堂、学生宿舍、职工公寓共7个单体建筑及相关附属设施。室外包括运动场、射箭场、篮球场等。并可接待有关专业运动队来此进行学术交流、训练和生活。